烏衣巷(全二冊)

下卷 第二十一章 赤墀爐煙(1/5)

    �yT���第二十一章 赤墀爐煙

    層層疊疊的明黃帷幔擋住了她左右的視線,她的麵前是一道九經九緯的細密珠簾,珠官郡[今廣西合浦縣,三國時設珠官郡。]產的蚌珠光潤細膩,好像美人麵上的凝脂一樣,微微帶點溫潤的熒光,卻又不會太招搖奪目。晝人采珠於海上,每年呈三供,累車的寶珠供入宮中,又從其中選出最圓潤最大的裝飾帝後的宮殿。她凝視著眼前的珠簾,忽而想到,那珠離母蚌後,母蚌可是瞬時便死了?隻這麽一想,她便覺得有些殘忍,又忽而覺得自己的想象有些離奇,可隨即這些都被一個黃門尖利的通報聲刺碎:“桓妃娘娘駕到!”

    桓妃這兩個字大概是她最不喜歡聽到的,她的眉頭果然微微蹙了一下,可也不等人通傳一聲,桓妃很快便進來了,最早刺入眼簾的是桓妃的衣裙,她不易察覺地避開了眼,卻聽桓妃慣有的輕笑聲在階下響起:“臣妾見過皇後娘娘。”

    她無奈地叫了聲起,幾乎是與此同時,桓妃便已經站起身來,徑自坐在了她右手下方的一張托角牙榻上。今時才值初春,乍暖還寒時候,宮裏連地龍都沒有撤,可桓妃已換掉了厚重笨拙讓人行動不便的夾襖,著了一身金銀錯線鑲繡五毒的月白色湘妃裙,行動起來輕巧靈便,坐將下來,那丈餘長寬的裙幅鋪將開來,籠在地上卻是幾乎能透出下麵水磨金磚的紋理來。

    鮮見她穿這樣素淨的顏色,皇後瞥了她一眼,笑道:“怎麽穿得這樣素?桓妃倒是個不怕冷的。”

    桓妃笑笑,描得精心的黛眉斜斜飛到雲鬢中,顧盼起來熠熠生輝:“臣妾的祖父自小教導臣妾騎馬射箭,倒是打熬得一副好筋骨,不比娘娘深閨嬌養,格外怕冷些。”

    又提她祖父南郡公!皇後一陣氣悶,心知這桓妃是有意為之,卻不好多說什麽。雖然皇後如今的位分比她高,但桓妃的祖上代代都是勳貴,叔父、祖父都曾婚配公主,哪裏是早已敗落的皇後娘家可以比的?兩人相對一時無話,卻聽外麵有宦侍稟報:“雲嬪到。”

    皇後麵上鮮見地露出一絲笑意:“宣她進來。”桓妃輕蔑地笑了笑,嘴角勉強彎起一點弧度。

    不多時,便見一個緋色衣裙的宮裝女子姍姍而入,對後妃二人行了禮,也不敢落座,隻侍立在一旁。皇後對雲嬪倒很和善,點頭道:“坐吧。”雲嬪這才落了座,小心翼翼地左右打量了一眼,心知皇後和桓妃必又是針鋒相對。雲嬪是從太後宮裏拔擢的宮人,因著出身低微,見人總有幾分怯生生的,平素從不惹是生非,自不會去攪這趟渾水,權且裝聾作啞,隻垂目看著地麵金磚,恨不得旁人都覺察不到她的存在。

    三年前,皇後和桓妃同日入宮,雖然嫡庶有別,但三年來兩人的明爭暗鬥卻從未間斷過。初入宮時,桓妃是過了一段難挨的日子的。那時候東麵褚太後本就對桓家頗有成見,據說當年選皇後原本定的是桓氏,卻因為褚太後的緣故才換了人,褚太後厭惡桓家,自然對桓妃也好不到哪裏去。可桓妃卻很會伏低做小,常常做出一副可憐相來,受了太後的訓誡也不吭聲,隻是默然垂淚。時間久了,連皇後也憐憫她的卑微可憐,倒是真將她做姐妹對待,時常帶了她去太後那裏問安,又教她手抄佛經討太後的歡喜,太後雖然對她依然冷淡,倒不如之前那樣給她難堪了。

    頗為微妙的是西邊的李太妃。

    剛入宮時,李太妃對桓妃也是平平的,很少召見桓妃,就連是必須照麵的三節兩壽也鮮見同桓妃說話。大約也存了幾分入宮前的芥蒂,因著兩宮皆不待見,桓妃的日子十分難過。偏生入宮前掏空了家底,見她無豐厚節禮填送,李太妃便愈發輕慢於桓妃,甚至人前人後都說桓家破落,話傳到桓妃耳中,不免又是氣得不輕。

    可過了約莫半年,有一次琅琊王司馬道子在宮內騎馬,撞傷了康帝時冊封的一位郡主,老郡主摔斷了腿又受了不小的驚嚇,竟是一病不起,皇帝聽聞怒不可遏,狠狠責罵了琅琊王,更讓皇後管好後宮,不得再讓琅琊王放肆。宮內之事,皇後責無旁貸,便也訓斥了琅琊王幾句,可從這事後,李太妃便對皇後生分許多,卻對桓妃日漸熱絡起來。等到有一日宮宴時,李太妃竟然開口讓皇帝多去桓妃宮裏坐坐,皇後這才後知後覺地發現情形有些不對了。

    皇後生性本無心機,頗為內斂。她身旁有長嫂在側,更時時提點她要喜怒不形於色,也不便公然拈酸,便隻得忍了去。她本就姿色平平,又時時刻刻秉記母儀天下的儀容,亦不會冶豔濃妝,至於在皇帝麵前,更是從不輕言,穩重端莊,雖然皇帝也對她敬重有加,但終究是少了幾分親昵。

    可桓妃卻與她截然不同,桓妃性情乖巧,善解人意,時日長了她的手段才一樣樣展現出來,哪還是剛入宮時可憐巴巴的模樣。桓妃不但長袖善舞,對於朝政時事,也常常能有自己的見識,每每談論起來,總能說到關鍵要害,時間長了皇帝也不免對她格外地高看幾分,皇後這時才知道悔了,卻哪裏還來得及,生生把桓妃扶持得如日中天,竟連自己也不放在眼裏,李太妃更是人前背後地幾次三番要拿子嗣說事,提點皇後既然無所出,更該賢明,不該和嬪妃爭寵。

    桓妃得勢後,便愈發囂張,竟是事事都要與皇後看齊,小到每月份例的香枕綢緞,大到外邦貢來的奇珍異寶,無一不要與中宮比肩,宮裏的人踩低抬高,見桓妃得寵,便也流水似的都送到蓬萊殿去。皇後眼睜睜地瞧著桓妃坐大,卻哪有什麽辦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