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站

第66章 生死1

致人死亡的疾病很多,癌症隻是一種,且癌症是慢性病,不是立即就死。那為什麽癌症會令人恐懼呢? 超過五十歲的患者,得知自己患癌後,基本上都會感歎自己怎麽會患這種病呢?他們需要考慮的隻是自己病了會給子女增加多少負擔和煩惱。 六十歲往上的患者,更加坦然,活到這歲數了,不虧了,能再多活幾年更好。 而如果患者是30歲左右,可能還沒成家,可能成家了有了孩子,顧忌的東西太多,可以遺憾的事情太多,很多事情沒有做完,希望自己能活下去,繼續未完的事。 “動了手術就等於磨掉半條命”,這是很多患者對手術的印象。確實,做過大手術的患者,後麵都無法進行體力勞動了。 年輕的癌症患者,可能顧忌需要養家糊口,自己需要繼續工作,至少不能成為家庭的負擔。不做手術,化療是他們的重要選擇。 袁超是李素琴帶過來找我治療的病人,兩人是表親關係,具體有多親不詳。李素琴除了第一天帶袁超來找我,就沒再來過醫院。 不得不承認,我和李素琴之間已經有過互助交往,她帶過來的病人,我自然要表示多重視一點,雖然都是照著流程照著醫院規章製度來接診,對待病人的方法和態度並無實質性區別。 袁超應該是我接診過最年輕的患者,病例資料顯示隻有31歲,已婚。在煤炭廠上班,因為痰血和胸痛去檢查,肺部CT有了陰影,最終確診為鱗狀細胞癌。 31歲就患癌,很難相信在這個年紀得此重疾,更多是不願相信。 在討論病情時,袁超主動要求不做手術,那隻能化療了。病人最終的治療方式,除了醫生建議,還有患者本人自己的選擇。 “化療吧,手術不考慮。”袁超態度很堅決。 陪同來醫院治療的是他的父親和弟弟,他父親表示: “既然有利有弊,我們支持他的選擇,選擇什麽都支持。” 幾句閑聊,得知袁超有兩個孩子,小的才上幼兒園。他任職於國企單位,在露天煤炭場一線工作,負責開挖機。 “化療藥物對身體刺激很大,非常難受,尤其是第一次治療。”我盡量讓他做足心理準備。 “沒事的甄醫生,我身體狀況好算好,扛得住。” “手續都已經辦好了,我已經把你接收,但是病床要明天才能安排得上,病人太多了,我會給你盡快安排。” “感謝甄醫生了。”袁超道。 “另外,明天早上過來安排埋針,今天明天多吃點東西,補充好體能,打了化療不舒服會影響胃口,後續要重視營養補充……”我盡量交代清楚,內心希望他們記得並做到。 袁超和他的家屬走出辦公室,三個人笑談中慶幸不用做手術也可以治療。我能想象到明後天他難受的樣子,化療,注定會讓他痛苦萬分。肺癌,那是他身心上的雙重陰影。 寒風,阻擋不了病人看病的熱情,那是對生的渴望,對死的拒絕。 生是為了繼續享受美好,為了能承擔更多責任。為自己而生,或是為他人而生。 下午,一台肺癌手術,患者65歲,來自肺癌高發地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