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0:我有三根金手指

第249章 華聯超市公司估值,同學震驚(1/3)

    技術展覽會結束後,方柏準備華聯超市公司在港城上市事宜。

    國內上市和港城上市在監管機構、上市標準、資本市場投資者、流通性、財務報告披露、法律體係、跨境交易機製、市盈率及募集資金、稅收成本等方麵都存在顯著差異。

    在內地A股市場上市的公司,如果是十幾年後,要上主板的話,需要滿足“三年持續盈利、兩年連續分紅、最近一年淨利潤達到三千萬元”的要求。

    目前對淨利潤要求低許多,在這個年頭,淨利潤達到三千萬元太恐怖了。

    反正,在這個年頭,想上市規則挺多的,但不是那麽容易上市,方柏根本不想去折騰,太麻煩了。

    而且,目前還是股災期。

    1993年2月—1994年7月,上證指數從1553點跌至325點,曆時18個月,最大跌幅達79%!

    說到底,還是國內股票市場比較亂。

    方柏可不想把華聯超市這個藍籌股扔到漩渦中。

    而在港城市場,要求公司必須符合上市基本條件,如擁有穩定的業務模式、有穩定的財務表現、有良好的治理結構等,並通過審核委員會審議後才能上市。

    目前,華聯超市的情況,也符合港股上市要求。

    在資本市場投資者方麵,內地A股市場主要以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為主,機構投資者占據主導地位。

    而港城市場則更加注重吸引國際資本,因此機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的比例較高,散戶投資者相對較少。

    不說別的,以這個年代的情況,國內散戶想到港城買股票,那是極難的,光開戶就非常難了。

    十幾年後,雖然麻煩一些,但開戶操作相當容易多了。

    方柏記得,在2010年時,就有某行邀請辦理港股交易開戶,賬戶開通後,直接發到郵箱驗收,資金先轉到某行,然後某行再通過在港城的分行進行結算。

    當時,買港股是通過委托操作,還沒有後來有APP時那麽方便。

    在市盈率及募集資金方麵,內地股市市盈率偏高,一次募集資金量多;

    而港城股市市盈率符合國際通行水平,募集資金量較多,但少於內地。

    市盈率計算方法略有差異,主要是過去三年及估算未來三年的利潤增速情況,再綜合同行業上市公司的PE情況進行評估。

    稅收成本方麵,港城稅製簡單,稅率低,因此稅收成本也比內地上市相對少。

    總的來說,並不能說港城上市就一定好,而是看是否適合,最終目的保證上市成功。

    華聯超市在國內的影響力的確不怎麽樣,隻是背靠方柏。

    如果在國內上市,國內散戶對華聯超市可能不太認可,在散戶占較大地位的國內上市比較吃虧。

    而到了港城,機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的比例較高,更看重大股東情況,其實就是投人,目前比較成熟。

    所以說,方柏先操作一番,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邀請華爾街的機構來華進行A輪B輪融資,讓華聯超市帶點國際成份,其實就是披個外衣,能讓港城的投資機構看重華聯超市。

    時機差不多後,那就可以準備IPO上市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