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霸業

第1013章 西域之爭(3/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錦衣衛這回明白了,皇帝陛下似乎是想甄別一個群體出來啊,這種口吻顯然是製造黨爭大案時候才會有的。

    “查出來之後監控起來,不要用刑,不要過激。”徐梁下了定論。

    這些人會團結起來是肯定的,但徐梁不相信皇太子會有意識地組建自己的班底——除非他也是轉世來的。不過掌握這些人卻有個最大的好處,有的放矢地推進生產關係改革,或是分化,或是折服,避免對抗引起的社會資源浪費。

    或許這種想法過於溫和,效果也不會立竿見影,但大明終究是條巨輪,要想轉向需要時間和耐心。

    賬簿的泄露倒是塞翁失馬。

    徐梁治國十一年,給京師百姓最大的震動就是皇帝家竟然如此富有,南洋、澳洲、東北、河套和美洲竟然能夠帶來如此巨大的紅利,使得皇家連國內的莊園、耕地都拋棄了。有皇家帶頭,不管是否看明白了,人們仍舊跟風似地將財產投入教育科研,以及海外殖民地。

    至於礦產能源領域,如今朝堂內部正在立法,總體方向是收歸國有,隻有皇室有資格入股,以及皇室特許的家族——比如勳戚之家,即便如此,他們的股權比例不得高於百分之三十。

    徐梁治國十一年的十月,兵部收到了西北方麵的最新通報。高燕已經將近衛第一軍、第二軍、騎兵軍三個軍共十萬餘人帶到了古城突厥斯坦,有效地保護了僧格和圖魯拜琥的潰退,阻擋住了繼續東進的羅斯國人和哈薩克人。

    高燕同時也將閻應元率領的隴軍派往輪台北麵的阿拉泰地區,保證整個天山布政使司不至於受到侵略。按照聖上欽定的地圖,喀什噶爾是天山省的西部邊界,隻要敵軍不到沒到喀什,那麽明軍仍舊是禦敵於國門之外。

    一旦喀什有事,無論勝敗,高燕都難免被人追究守土之責。

    ……

    “羅斯國人野心不小,從他們的勢頭來看,必然是想攻入突厥斯坦城。職部以為,此地易攻難守……”

    高燕仔細聽著參謀長王恬的報告,對於這個年輕的智囊沒有絲毫質疑。這也是他對皇帝陛下的信任,絕不相信陛下會看走眼。不過聽到“易攻難守”四個字,高燕有些不以為然,又覺得這個參謀長還是過於稚嫩,隻是從軍事出發,渾然沒有想到丟掉突厥斯坦,讓敵軍兵臨邊境帶來的輿論壓力。

    “正是個誘敵深入的好戰場。”王恬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折,讓高燕頗為驚訝。

    突厥斯坦原本是波斯語,本意就是突厥人居住的地方,最早是八世紀的阿拉伯人喊出來的。突厥斯坦從廣義上包括了東起天山、喀喇昆侖山,西濱裏海,南接阿富汗、伊朗東部,北連西西伯利亞在內的廣大中亞地區。

    從狹義上說,便是哈薩克汗國的首都,突厥斯坦城。

    這座古城起源於突厥人西遷,同時正是華夏大唐時代,從西域都護府源源不斷地吸收著來自東方的技術、文化、商品,然後轉而傳往西方。從那時期起,突厥斯坦就是中亞最為富庶的城池,匯聚了東西方兩種文化風格的繁華之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