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霸業

第八百零三章 一筆經濟賬(一)(2/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現在國家正是困難的時候,到處都是缺銀子使,反正這些人也都不是好人,陛下直接奪了他們的銀子,如果用在對的地方,似乎背負點罵名也不無不可。

    徐梁正想說,這罵名要不交給我們皇族來背的時候。

    “具體數據朕還沒拿到,不過根據目前反饋給朕的數據看,哪怕是國家未來五年不收農稅,國庫的銀子也還是夠得。若是父皇當初能夠直接剿滅這群禽獸,何愁李自成等賊子不覆滅。”徐梁雖然當了皇帝,但是說到底還是朱慈烺的女婿,叫一句父皇倒也是理所應當的。

    徐梁對於晉商的豪富還是有些心理準備的,但是聽了徐梁的話,還是震撼的要命,足足憋了半響,才大口喘息道:“那豈不是幾千萬兩銀子?”

    徐梁以朱慈烺朝為經驗,國家一年若是沒有戰事的話,一年花個四百萬兩銀子足夠了。

    “現在抄出來的銀子,已經接近三千萬兩了。”徐梁說道。

    徐梁再次憋氣,半天之後才重重吐了口氣,幾乎尖叫著說道:“怎麽可能!大明總共才多少銀子。”

    見徐梁震撼至極,徐梁笑著說道:“臣弟,最近朕派人清查了宮內的檔案,又名市舶司提供了往年的交易數字,這一點不得不說父皇是不合格的。”

    “姐夫,咱能不憋氣麽?父皇時下麵對的局麵,非是勤政便足夠解決的。”

    雖然龍椅讓人家奪走了,但是徐梁還是希望知道這天下到底有多少錢。

    “嗬嗬,看看你這急切的樣子,治國要穩,急不來的。朕派人查了宮中舊檔,自萬曆二十五年至三十三年,諸璫所進礦稅銀幾近三百萬兩。也就是平均每年二十餘萬兩。”

    徐梁報的這個數據的確是宮中舊檔,所以不敢全信,解釋道:“這是礦監四出最為頻繁之時,文官稱之為無地不開,民不聊生。所以年均二十萬兩已經是萬曆至今最高的收入,其中還包括太監搜刮百姓的銀子,也包括銅鐵礦等非白銀的礦藏。不管怎麽說,收回來的是白銀,咱們就權當這個白銀來看。”

    徐梁已經完全被徐梁饒了進去,他學過曆史,但是還沒仔細嚴查過那麽近的曆史。而且他本心來說,他並不認為萬曆是個好皇帝,非但對他的爺爺並不好,而且完全沒有盡到屬於皇帝的責任。不過話又說回來,泰昌帝這個皇帝,似乎也不咋地。

    “假設我大明朝每年可以開采的白銀是二十萬兩,當然,事實絕對不會這般。”徐梁手指朝天指了指,意思是記住前麵的話,他這個估值是嚴重溢出的,“萬曆三十四年至今四十多年,總共開采白銀應該是八百多萬兩。”

    徐梁明白了徐梁的意思,也意識到父皇當政的十幾年,每年銀課收入也不過兩三萬兩,搖頭道:“陛下,您這個估值是否太高了,神宗帝派礦監,實在是飲鴆止渴,一時風光而已。”

    徐梁手頭上卻還有另外一份宮中的數據,這些數據在滿清哪裏絕對是浪費,因為滿清在本質上比明朝更落後,複雜的經濟問題,他們更不在意,他們在入京很長一段時間內,還處於極其原始的掠奪階段。

    而這些東西對於徐梁來說,卻格外的重要,因為徐梁在抽絲剝繭之中,發現萬曆八年時候雲南銀課的數目,不足六萬兩。

    雲南銀課占全國銀課六成,所以能夠估算出當年全國銀課收入為九萬兩上下。銀課稅率是三分抽一,所以當年大產額大約在三十萬兩左右——這是考慮了合理“貪汙”的情況。因為萬曆八年是張居正執政的巔峰時期,官員還算是較為廉潔,但並不能杜絕貪汙、假賬、挪用、瞞產等各種官場陋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