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霸業

第七百七十八章 李邦華之謀(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先生打算如何逆轉這大勢?”

    “百姓!”李邦華道:“我軍能得勢,無疑靠的是百姓。誠如唐太宗‘載舟覆舟’之喻,如今這些百姓正是我朝的載舟之水。”

    “那為何……”徐梁一時還沒轉過彎來。

    “陛下,遼東沒有水載我朝大軍這艘大船。不如放水過去。”李邦華毫不隱晦道:“讓東虜擄掠了這些百姓,看似他們占了莫大的便宜。實則卻是在給自己挖墳掘墓。有這些難民在遼東,一旦我大軍複遼,傳遞消息、打探地形,必然無不便利。”

    徐梁心頭一跳:如此陰險惡毒連自己人都算計進去的思路,簡直讓人無法直視!

    這還是自己當初認識的那位願意為大明死節的儒生嗎?

    “而且曰後朝廷大軍光複遼東,如何對待滿洲諸申?我朝誇誇其談者尤多。若是大開殺戒,勢必留下暴君之名。萬一不能盡滅韃虜,反倒結下血仇,如蒙韃故事,必成我大明邊患。”李邦華道:“若是我朝在遼東本就有十數萬百姓呢?情勢又是大大不同。隻要漢人多。行漢化,不出三十年,遼東皆是我漢民,哪裏還有韃虜?此為變夷為夏之策。”

    “變夷為夏,複遼為中土,根本就在百姓口數。”徐梁點頭道:“若是隻以充軍發配來實邊,百十年都未必能積足人口。”

    李邦華聽了徐梁此言,欣喜道:“想遼東本有三百萬漢民,可見其地足以滋養如此之多的百姓。到時候隻需要將被東虜擄去的百姓就地安置,人給地數畝,置縣設府,使男有分,女有歸,何愁不能鞏固此地?”

    華夏從秦朝建立開始,就從未停止過國內移民。然而每一次移民都是血與淚之路,因為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前往一個陌生得幾乎不曾聽說過的地方。國朝建立之初,太祖高皇帝一樣進行了數次移民,這也成了這位草根皇帝的汙點。甚至於他更多愛民惜民的政策,都無法掩蓋這些汙點。

    照李邦華的說法,如今正好是讓東虜來背這個黑鍋,待王師北上複遼,解民倒懸,可謂名利雙收。

    真是太誘惑了!

    徐梁甚至能夠看到未來收複燕京之後,肯定有許多文官希望休養生息,停止戰爭的車輪。如果有這麽一批被擄掠的百姓在遼東,那麽王師出關複遼也就成了誰都不能反對的理由——但凡有人反對,就是對“仁”的踐踏。

    隻是,那是數十萬無辜生命……如果兩個師全力施為,起碼能夠讓其中一半人免去這場災厄。

    “我曾以為當初在車廂峽不肯殺降是將軍們的婦人之仁。”徐梁長吸一口氣:“現在才知道他的難處。”

    將軍需要考慮自己的名聲,所以他們不願意冒著千夫所指的威脅,去做一些利益子孫的事。而讀書人為將,哪怕能夠看到未來數十年,乃至百年的大趨勢,要下某些決心的時候,卻要麵臨最大的敵人——價值觀的取舍。

    李邦華麵沉如水:“陛下與崇禎帝不同,否則微臣斷不會進此言、獻此策。”

    “如果我犧牲這數十萬,甚至可能是百萬百姓,換取遼東長治久安,永為固土……值得否?”

    “陛下,”李邦華道,“這些百姓總能留下幾十萬人。”

    崇禎十一年的那次東虜入境,擄嘚百姓二十五萬,而整個北直、山西、山東遭難的百姓也達百萬之數。如果照這個比例估算,這回滿清搶到的百姓起碼也有二十五萬。考慮到滿清這回在關內損失了不少人馬,有大量空餘出來的土地,也會讓百姓到了關外之後存活幾率更高一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