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霸業

第七百五十一章 滿清朝會(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七百五十一章 滿清朝會

    “審查消息可以發到《軍報》上去,以後還要明確一個觀點:打了敗仗未必會被追究,勝了也不一定隻有獎勵,關鍵還是要看過程。我們不能隻看結果,忽略了過程。古人尚且常言勝敗乃兵家常事,難道我連接受這點兒挫折的度量都沒有嗎?”徐梁道:“所以審查是必須,隻有詳審細察,才能總結教訓和經驗,軍隊戰法才能改進。”

    “是,陛下。”

    “胡鶴還是第一個贏了被審查的軍官吧?”徐梁問道。

    “的確。”李岩苦笑: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年輕軍官運氣太背。

    “那剛好,”徐梁笑道,“傳個消息出去。獎勵加兩級。”

    八月是在一連串的報捷聲中度過。

    期間雖然有倒馬關—唐縣這麽個小插曲,但報紙上並沒有刻意提到,所以也不為世人所知。直到九月間胡鶴的審查結束,被陛下親自提名獎勵勳章,如此才將這場慘烈的“小戰”宣之於眾。

    嗅到了氣味的江南文人紙上談兵,頗有質疑新軍麾下大將高燕的圖謀。這種指桑罵槐在官場上故不失為一條妙計,但不等這苗頭長大,一師在北直接連取得的勝利便鋪天蓋地傳遍大江南北。

    九月底,眼看著又到了深秋時候。明軍早早就準備好了質量上乘的全新冬衣,這讓清軍陣營內的綠營兵眼紅不已:清軍一切都奉行滿洲至上的原則,不等滿洲大兵換完冬衣是輪不到他們的。

    而且滿洲大兵也未必能盡數換裝。

    運河和海路兩條線被堵死之後,京師、北直整整一年沒有得到南方商品的輸入。大明帝國作為一個地域發展極不均衡的國家,北方缺乏支持大規模戰爭的物力資源,南方缺乏足夠的人力資源,這也是兩極分化嚴重卻沒能產生南北朝的原因。

    沒有了蘇鬆的棉布,京師就算肯花銀子換裝都做不到。

    福臨坐在紫禁城的龍椅上,茫然地看著下麵的文武官員一個個臉上掛著悲戚的麵容,好像又死了哪位重臣。

    多爾袞站在滿漢諸臣之首,麵色尤其難看,好像隨時都會倒下一般。他已經收到了塘報,一支明軍從海路占據皮島。迅速占據了遼海之中的幾個大島,屯兵墾荒,築城設堡,顯然有常駐的打算。

    而且這回明廷不再受遼西將門的影響,或者說拖累,一應物資。甚至連磚頭都是山東、江南運過去的,支持力度之大實乃前所未見。

    清廷中樞立刻調集駐守盛京的八旗兵,連十三四歲的青少年都在征調之列,即便如此也才湊得一萬人馬。這支老幼並存的人馬,被命令前往旅順,確保旅順不失。多爾袞雖然還沒有得到旅順的近況,但想來明軍如此聲勢浩大地渡海作戰,肯定不會放著旅順不管。

    “明廷的精兵不過那麽一些,哪有到處都是精兵的道理?既然他們分兵遼東。正是北直扭轉的大好時機。宜當令阿巴泰、洪承疇速速進兵擊潰明軍!”多爾袞站在朝堂上,大聲說道。

    誰都知道如今朝政出自睿王府,朝堂上隻是走個過場,焉有質疑之理。

    “叔王所言極是。”一個少年的聲音飄落下來,原來卻是隻有七歲大的福臨。

    雖然是附和,卻也是小皇帝第一次在朝中發表意見。多爾袞略帶戒備地望向自己的侄子,隻見福臨果然又開口道:“叔王,遼東那邊的祖宗陵寢就不要了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