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案

第二十四章 分秒必爭(1/3)

    在緊鑼密鼓地搜查城中各個大小客棧的同時,許之城收到了蘇玥的信。當看到信中說太師府千金難逃一死時,許之城的心緊緊揪了起來。他不能接受在自己跟進的案子中苦主遇害,與抓到犯人相比,保障苦主的安全更為重要。許之城從考慮崔宛兒人身安全的角度,決定不公開通緝沈璉,防止將沈璉逼急,惱羞成怒痛下殺手。崔太師又配了許多人手給許之城,崔府的這些探子果然行動敏捷,不久就傳回了消息,道是在城中一家福來客棧曾入住過一個極像沈璉的人。許之城不敢耽擱,直接拉了匹馬直奔福來客棧。客棧掌櫃聽說是大理寺來人,自然絲毫不敢怠慢,收拾出一間雅間將眾人迎了進去。許之城開門見山,直入主題:“掌櫃的,你且說說當時的情景。” 掌櫃摸了摸冒著油光的額頭,道:“就在前天中午,有位公子,好像是個讀書人,扶著一位姑娘來吃飯住宿,因為那位姑娘看上去病得很厲害,我便多看了兩眼,還好心問他們要不要給他們找一位郎中過來。那公子似乎好像很擔心的樣子,便問我這一帶有沒有什麽名醫,結果那位姑娘卻一直搖頭,不肯請郎中,我也就作罷了。” “他們住了幾天?”許之城問。 “根本就沒住。”掌櫃的道,“奇怪的很,都登記了,連房間都打掃出來了,結果正好碰見有幾個官爺也來吃飯,那位公子就匆匆留下一錠銀子,帶著姑娘走了,再也沒回來過。” “那位公子登記的什麽名字?” 掌櫃的翻開冊子:“沒留全名,隻寫了個沈姓。” 許之城又從袖中取出一幅崔宛兒的畫像來:“掌櫃的你看看,這畫中人是否就是那生病的女子?” 掌櫃的探頭瞧了瞧,搖搖頭道:“肯定不是,無論是高矮胖瘦,眉目五官,還是氣質神韻都不大像,絕對不是一個人……”掌櫃的頓了頓,突然想起了什麽似的,指著畫道,“我想起來了,這畫中女子我也見過!” 許之城精神一振:“何時何地,如何遇見,你且細細說與我聽。” “就在那沈公子走後不久,不到一個時辰吧,這畫中的姑娘就來到了客棧,看上去又憔悴又焦急。她一看見我就拉著我問有沒有見到一個讀書人,年輕公子什麽的。當時我的店裏忙得不可開交,沒顧上搭理她,就說沒看見,打發她走了。現在想想,那姑娘倒像是尋沈公子的。” “她有沒有說去哪裏?”許之城急問。 “沒有啊。”掌櫃的道,“我也沒問,不過看她出門是向南走的。” 假若沈璉想要出城回杭州,必然會走南城門,看來崔宛兒也想到了。此外,顯然沈璉已經公開拋下了崔宛兒,然而崔宛兒既沒有回太師府,也沒有求助旁人,看來是對沈璉未曾死心,又或者崔宛兒不甘心,想要找沈璉要個說法。如果是後種情況,許之城便很擔憂。沈璉其人從小經曆苦痛,熬了多年後好不容易可以通過科考擺脫過去的境遇,卻被崔太師的一句話阻斷了前程,隻怕那恨意已深深紮根在他的心裏,倘若此時崔宛兒糾纏不休,難免會讓沈璉惱羞成怒。許之城的眉頭不展,娉婷與帽兒都不敢打擾他,每每隻是沏好了茶便退出去。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王有齡到來。隨王有齡來的是禮部一位名喚張江的年輕官員,王有齡介紹說,這張江便是三年前科考選中的試子,與沈璉熟識。張江與許之城互相簡單行禮後,便進入了正題。 “那沈璉著實是個才氣很高的人,也著實是個怪人。”張江一邊回憶一邊搖了搖頭,“他朋友不多,不喜交往。我因平日裏也不怎麽說話,反倒讓他覺得我比較投契,經常喜歡對著我講他的事情。” “講他的事情?難道不是作詩論賦麽?”許之城問道。張江笑了笑:“他那個人,很少與旁人討論些詩文,原因是他覺得沒有人能在詩文上勝過他。他與我說的多是家鄉的事情。” “他與你說了他小時候的遭遇?”許之城心中疑惑,以沈璉清高的性情,絕不會輕易吐露這段過往。果然,張江搖了搖頭:“雖然我們對那段過往有所耳聞,但知這是他辛酸之事,所以從不會問及他,他也從不主動提及。沈璉談的最多的是他的母親,總想著早日考取功名改善家境,讓他的母親過上好日子。”說到這裏,張江頓了頓,“除了他的母親,沈璉提的最多的便是一個叫做離若的姑娘。” 許之城神色一凜:“離若?” 張江點點頭:“說是杭州家鄉的人,從小便與沈璉相識,沈璉曾說過登科之後便娶她過門。對了,沈璉曾問我借過銀兩,據說是為了給這個離若姑娘治病。” “你可曾見過離若?”許之城問。 “不曾,不過沈璉給離若畫過畫像,那畫像我見過,是一個溫婉美麗的江南女子,隻是看上去弱不禁風了一點兒。”張江回憶道,“沈璉看似很喜歡那個姑娘,還說等以後將離若接到京師來,找這裏最好的大夫看。” 醫館——,許之城與王有齡交換了一下眼神,兩人同時想到了這一層。 張江走後,許之城在沉思。王有齡著急地喚他:“你還不去醫館查?還在想什麽?” “帽兒已經去查了,並且找了太師府的人分頭去查了。”許之城道。王有齡四處環顧了一下,發現帽兒果然消失了,不由歎道:“你的屬下果然很能幹。” 許之城毫不謙虛地說:“那是自然,也不看看是誰的屬下。” 王有齡嗤道:“你倒是可勁兒嘚瑟。我且問你,既然都去查探了,你還在想什麽?” “我在想這個張江是否婚娶?”許之城不緊不慢地答道。王有齡一個趔趄:“你問這個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