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案

第二十一章 蘭亭公子(1/3)

    許之城雙目發亮:“有齡兄果然見多識廣。” 王有齡受用道:“你難得拍回馬屁,那我且與你細細說說這個人。” 沈璉,本是罪臣之後。其父原是杭州知府手底下一名同知,後來因杭州知府克扣官餉一事受到牽連,不僅被貶了官職,一家人還被發配到了西北。後來,趕上朝廷大赦,沈家才算可以回到杭州過活。無奈彼時沈璉的父親身體已大不如前,沒多久便一命嗚呼,隻留下娘倆相依為命,日子過得越發清苦。不過沈璉的娘心氣高,省吃儉用也要送沈璉去上學,好在他也刻苦,加上腦瓜子天生的好,讀書每每都在他人之上,從小就被本縣的人謂為神童。沈璉的娘一心想要他去考功名,道是做了官便可以了了他爹的憾事,從此循規蹈矩安然一生,即便做不到大官,至少吃喝不愁。他娘並不知道沈璉想的要複雜得多。沈璉一家被放逐的時候他正當年幼,也正因為年幼,對如此境遇如此改變才會感知尤其深刻,那些幼時的苦如烙印一般烙在了他心裏。因此,當沈璉大一些後,他對於考取功名的想法更多不是為了飛黃騰達,而是給他爹翻案。另一方麵,生活好一些也可以彌補他娘這些年吃的苦楚。沈璉發奮讀書,被杭州府選去參加鄉試,並輕鬆在鄉試中拔得頭籌,中了解元,成了一名舉人。然而中舉不代表能做官,沈璉一鼓作氣到京師參加會試。此時的沈璉已經小有名氣,人稱蘭亭公子,在京師自發舉行了幾場詩會。當年參加會試的許多試子都參加過他的詩會,無不稱讚此人才氣逼人,十分服氣,再加上他生得極其雋美,一時間風頭無倆。那會兒,坊間甚至傳聞以他的才華,必得當科狀元。沈璉的高調自然也引起京師官員們的注意,對於這樣的考生,浸淫官場多年的老油條們自然心裏有數的很。沈璉這樣的人,多半是家中沒有背景,又一心想要做官,仗著幾分才氣隻得高調引起眾人的注意,也算用心良苦。不過科考歸科考,得確有些才學才能高中。時任禮部尚書李大人曾微服去過沈璉辦的詩會,覺得此年輕後生的確有幾分才華,隻是在與人交往上頗有些淡漠,雖然他對每個人都恭謙有禮,但情意隻浮於表麵,一問之下,果然是友朋眾多,卻無一人深交。李大人當時隻當沈璉是自視不凡心氣太高,並未作其他深想。 本來以沈璉的才學,會試通過本沒有懸念。閱卷的考官也早早將他答卷選出,雖然試子的名字都已封好,但是蘭亭公子的文風筆觸以及字跡都被許多人熟知,因此即便密封仍然可以猜出個八九分來。沈璉的這份答卷與以往的略有不同,其中夾雜了許多針砭時弊的內容,文辭犀利,一針見血。當朝本來就鼓勵文官不被拘束,多提異議,因此這樣的卷子並沒有什麽特別。但是沈璉在作答的時候,大約因為受到自身經曆的影響,觸動之下便影射了當年的案子。新任不久的官員並不熟悉那件案子,看過也便看過,但是李大人及個別在朝廷中多年的考官還是看出了端倪。這樣一來,李大人便有了些許猶豫。正巧此次科考,崔太師被臨時指派現場督看,李大人便有意無意地將幾份卷子呈了上去,多是稱讚後生可畏,文采斐然見解獨到,猶勝往年。沈璉的卷子好巧不巧地被放在了第一份。崔太師瞄了幾眼便皺緊了眉頭,以他當朝元老的身份,自然對這件案子十分熟悉,而當年負責此案的官員與自己是同門,且關係親厚,如今見有考生公然在科考的答卷上質疑譏諷,心中極其不悅。 “此生固然文字功底深厚。”崔太師淡淡道,斜睨了一眼李尚書。李尚書“嗯”了一聲,沒有多餘言語。崔太師將沈璉的卷子往桌上一扣,力度不大,但是動作很是幹脆利落。李尚書的心裏動了動,跟著道:“不過還是有些瑕疵。” 崔太師鼻子裏“哼”了聲:“豈止有些瑕疵?李大人未免太寬厚了點。此生的字裏行間充滿了對朝廷的不滿,對當朝法製的不滿,此生若是中選,將來入了朝廷又不能和朝廷一條心,如何能為朝廷真正效力?!” 李尚書心中有了數,忙道:“太師實在深刻,此生盡管有些才學,但心不正行不端,為朝廷選拔人才還是人品端莊的好。” 崔太師又隨和地嗬嗬一樂:“選拔人才還是你們拿主意,不必在意我的話,我不過隨便發表點意見,隻代表個人觀點,不作數的。” 李尚書等人將崔太師送出門後,回頭就將沈璉的卷子撤了,自然,撤的過程中免不了唏噓一番惋惜一回。 通過會試進入殿試的名單一放榜出來,沈璉便擠過去看,他來來回回看了足足五遍,愣是沒有見到自己的名字。沈璉立時便有些懵,周圍其他試子也頗感意外,一時間議論者有,譏諷者有,幸災樂禍者有。沈璉認為一定有什麽搞錯了,便日日跑到禮部門口,見著一個人便問,然而搭理他的官員也沒有幾個,偶爾停下來肯聽他說的,末了也是不發一言隻是歎氣。再後來輾轉堵住了李大人,李大人自然是表達了一份愛才惜才之情,卻對為何落榜沒有涉及,隻是勸他好好努力,三年後的科考再來。沈璉心知無望,躲在酒館連喝了三天酒,又跑到河邊差點尋了短見,被人救起的時候還渾身酒氣意誌全無,令人唏噓不已。再後來不知怎的,沈璉當時應試的文章突然就在京師裏流傳開來,雖然傳來傳去有部分詞句傳的有點不對,但大體上還是他的原稿。眾人在感歎其人文采出眾的同時,也開始質疑此次科考的公平性,讓李尚書很是覺得麵上無光。不過最讓人關注的還是文中影射的那件舊案,一時間京師中流言紛紛。關於舊案的流言還未止住,不知從哪裏又傳出崔太師介入科考選拔的流言來,並直指沈璉的落榜與崔太師有關,不過事無查證,也就不了了之。再後來,沈璉便從京師消失,有人說他回了杭州做起了教書先生,有人說他還逗留京師,準備三年後的科考,不過他到底在哪裏,卻沒人說得清。 “這麽說,沈璉與崔太師有所瓜葛?”許之城冷不丁插了句嘴。 “嗯,要這麽說確實多少有點關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