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小神醫

第12章謝堅初學五禽戲(1/2)

    正宗的,也是最原始的五禽戲,是由東漢名醫華佗模仿虎、鹿、熊、猿、鶴5種動物的動作創編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醫療氣功。

    從功夫學角度看,它是一種“外動內靜”、“動中求靜”、“動靜兼備”、有剛有柔、剛柔並濟、練內練外、內外兼修的養生功法。

    華佗當初創立五禽戲,隻是為了幫助病人治病,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並沒有想過她會成為一門高深的,玄妙的,神奇的傳統功夫,外練筋骨,內練髒腑。

    五禽戲分別是虎戲、鹿戲、熊戲、猿戲和鳥戲,每種動作都是模仿了相應的動物動作。所以,老扁反複強調,動作容易,隻要能活靈活現的模仿這五種動物的動作容易入門。

    但是,這隻是外練,內修比外練困難十倍,甚至是百倍以上。外練其形,內修其神,想成為真正的功夫高手,必須內外兼修。神形具備。隻學其形,不會其神,連五禽戲的皮毛都沒有學到。

    反之,如果隻會其神,而不懂其形,也不能真正發揮五禽的玄妙和神奇之處。五種動作,各有特色。虎戲要表現出威猛的神態。鹿戲要有鹿的心靜體鬆,姿勢舒展。熊戲要象熊那樣渾厚沉穩。猿戲要展現猿猴的敏捷和靈活。鳥戲要表現出亮翅、輕翔、落雁、獨立等動作。

    謝堅的性格傾向於活潑好動。五戲之中,他最喜歡猿戲。不需要老扁細心指點,他一個人練得有模有樣的,但是,隻會其形,不懂其神。

    “小子,你練的全是花架子,完沒有猿的敏捷和靈活,輕盈和縱躍之態。你仔細想想,猿在山野叢嶺之中,樹木之間,是如何跳躍奔跑的?”老扁越看越不順眼,“按你這樣練,一輩子也無法掌握它的神。形和神是相輔相存的。宛如一對攣生兄弟,不可分割。”

    “挨扁的,你以為這樣容易啊?我個人覺得,隻是動作也有神形之分。動作的形,是指簡單的姿勢,不懂其中的玄妙。而動作的神,就是指姿勢的玄妙和神奇之處。隻要能把動作的形和神練好,一樣可以發揮玄妙的作用。

    你應該聽說四兩撥千斤這句話。這就是動作的神。有的時候,不一定要靠蠻力,智慧和技巧更重要。”謝堅閉上雙眼,回想猿猴在山野叢林之中的跳躍動作,一邊想,一邊比劃。

    “你好像比我還懂,何必還要我教?”老扁仔細一想,覺得他的話挺有道理的,如果不練內力,隻要把動作練好了,達到他說的四兩撥千斤的境界,也就是智慧和技巧的運用,一樣可以發揮神奇的力量。

    “挨扁的,別不服氣。你的經驗和見識肯定比我強。但是,真要說智慧或者說智商,你肯定不如我。如果不相信,我會用事實證明給你看。一定時間內,你不教我心法,我隻練動作,看看能否發揮動作的玄妙之處。”

    謝堅故意和老扁唱反調,為了證明他的想法是正確的。他不再玩耍,也不和老扁鬥嘴了。集中精神,專心致誌的練習猿猴的跳躍和奔跑動作。

    他大致總結了猴在山中的動作,縱山跳澗、攀樹蹬技、摘桃獻果、懸空倒掛、單臂攀枝、蹲腿躬身。主要的動作就這些,但是,每個動作還有若幹的小變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