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業

第154章 為素痕故攬月意入宮(四)(1/2)

    送罷楚麟城,沈攬月便匆匆往自己的閨閣走去。她的閨閣名為酌墨,取自濯硯洗墨之意,以前曾是錦衣候為她的母親沈瑾硯所建的閨閣。然沈瑾硯紅顏早逝,故而錦衣候和定國大長公主極為寵愛這個與其母親九分肖似的外孫女。自沈攬月由定國大長公主親自撫養後,錦衣候便將這酌墨閣再行修葺後為之閨閣。

    

    作為玉京城數一數二的貴女閨閣,這酌墨閣可謂是極巧思能工之極事。說若鎮國公府上的明鯉水閣是雅趣非凡步步生蓮,那這酌墨閣便是以玉水明沙湖中的白沙玉屑鋪做曲水之景,再以卵石錯疊鋪道,遠觀而去,黑白相錯間仿若流墨尺素。人行其上,當真是踏墨留香,若是沿墨道向裏,便可見明沙之上以奇石意造山水,瓊竹玉塵矮鬆垂珠之間,苔痕翠然鬱鬱,檻菊蘭煙泣露。

    

    然此般風情雅趣不過其表,此閣能以擔題酌墨之名,便是因這庭院之下便是錦衣候府的藏書密室。沈氏自開國以來便是書香儒道立身,世為文官大儒,故而珍藏古籍經典無數。但不曾想世事易變,這些古籍經卷卻因錦衣候沈言夏之故遺失損毀大半,沈言夏身為沈氏幼子,本該以文官之身出仕廟堂,卻因愛慕定國長公主願棄族不顧輔佐她奪權於朝同她駐守邊關。

    

    但因定國長公主早年行事淩厲結仇甚廣,且其常年身在涼朔,殘孽餘黨尋仇莫及便轉而攻其夫家沈氏。一夜之間,百年望族沈氏府邸大火連天,沈言夏的父親及兄弟為護經卷典籍盡死於火中,而起火之地,正是沈氏引以為傲的藏書樓。

    

    此事之後,偌大沈氏家族一夜凋敝,而此時涼朔戰事正當焦灼,沈言夏得知家中慘況已是兩月之後。肅帝感念姐夫忠義,便名人將沈府細細打掃後以忠烈之士之名將沈氏族人厚葬,並賜沈言夏世襲侯爵之位,戰後沈言夏快馬歸京,麵對已成白地的沈府長跪三日直至力竭昏厥才被定國長公主接回公主府靜養。

    

    此後肅帝為補償二人,下令將公主府和新沈府連並府邸大肆修葺。然族人已逝,沈氏唯存幾名老弱女眷和幾名忠仆。而那些父兄搶救下的典籍,便成了沈言夏此生關於家族僅有的慰藉之一。為護這些傳家殘卷,沈言夏便私開密室將其珍藏於孫女閨閣之下。

    

    然此時誰也不曾想到的是,這位於貴女閨閣之下的藏書密室裏竟藏了一個男人。要知沈攬月尚未出閣,若是發現其私藏男子於閨閣,這清白之名必然汙毀。且如今沈攬月已允楚麟城願進宮為妃,若此事傳出,這便可治沈氏欺君之罪。

    

    沈攬月何嚐不知此事暴露後會帶來怎樣的蜚語甚至禍端,但事已至此,這亦是唯一能救他的方法。見沈攬月歸閣,她的貼身丫鬟蘅皋與翩鴻便將庭內伺候的侍女盡數遣出,道小姐欲靜心讀書不得打擾。待到四下無人之時,沈攬月才行至書齋欲轉動那放在書架上用於開啟密室的青玉瓶子。可不曾想,她方一進自己的書齋,便見著案前站著一男子提筆臨於案前。

    

    書齋緩靜,墨案生香,烏案尺素間,朱筆一硯緩落熟雲宣,洽點畫中女子朱唇瑩潤。斜光曉穿戶欞,男子青衣散發,發色沉烈豔若赤霞流朱,他聽得身後腳步聲漸近,卻並未回首望去看來者何人。他隻提袖蘸墨,瘦筆行易間又在那女子畫像左側提了半闕《木蘭花》。腳步頓停,他展卷回身,恰見沈攬月站他身側看著案上的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