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契

第235章 魂祭(3/3)

    “我靠。對方竟然真的用人祭。”魏錢四看到眼前的一幕之後,說道。

    “人祭?什麽叫人祭啊?”徐大海問道。

    聽到徐大海的詢問,我回答道:“祭祀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禮儀中主要部分,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隻、人神。天神稱祀,地隻稱祭,宗廟稱享。"祭祀"也意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原始時代,人們認為人的靈魂可以離開軀體而存在。祭祀便是這種靈魂觀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動比較簡單,也比較野蠻。人們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靈偶像,或在石岩上畫出日月星辰野獸等神靈形象,作為崇拜對象的附體。然後在偶像麵前陳列獻給神靈的食物和其它禮物,並由主持者祈禱,祭祀者則對著神靈唱歌、跳舞。祭祀禮節祭品有一定的規範。舊俗備供品向神靈或祖先行禮,表示崇敬並求保佑。”

    “這就是祭祀的由來。”我說道。

    我之所以能夠這麽清楚的知道祭祀的曆史和演變,主要是因為我的那本《巫術無上秘要》裏有過記載。

    頓了頓,我繼續說道:“人祭就是指以人做祭品祭獻神靈,古書稱“用人",後世稱"人祭"。人祭,不僅在原始宗教中有過,而且在往後發展階段的宗教中也有過。人祭起源於原始社會的部落戰爭。那時生產力水平低下,人的價值不能體現。戰爭中的俘虜,成年男子都被殺祭神靈。商代的人祭之風熾盛,其用人之多,手段之殘,不僅有大量卜辭記述,而且有考古遺跡證明。人祭的形式有火燒、水溺、活埋、刺喉瀝血和砍頭,甚至於把人剁成肉,蒸為肉羹。春秋時代的人祭現象雖不象商代那樣觸目驚心,慘不忍睹,但也並不罕見。有句話叫: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不對,這不是人祭。”就在我剛說完的瞬間,魏錢四突然開口說道。

    “什麽?這不是人祭?”我看了看魏錢四,說道:“有人,有柴火,這跟人祭很像的嘛!”

    “就算再像,也不是人祭。”魏錢四一陣延遲,說道。

    “那你倒是說說,哪裏不像人祭了?”我問道。

    “首先從人祭開始將。”魏錢四說道:“人做為祭品,一般都是以童男童女祭神靈的現象。以童年人體作祭品,一是由於童體肉嫩,二是基於神仙喜歡兒童,兒童天真無邪,純潔無瑕,這正與仙家淩空禦風、長生不老的追求相關聯。但是像對方這樣以成年的男性做祭品的,還真的沒有。”

    頓了頓,魏錢四說道:“對方這個不算是人祭,不過卻讓我想起另外一種祭祀,這種祭祀一般人覺得沒什麽,但是好多人都會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而且,這種祭祀的人,一般不正常。這種祭祀,就叫做魂祭。”

    “魂祭?”魏錢四的讓讓我差點跳了起來。

    如果這真的是魂祭,那麽真的是麻煩大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