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0:大國之芯

219章 國產設備(1/2)

    綱川浩二和同行的幾名技術專家此時注意到這些設備自動化程度非常高,因為省掉了傳統曝光機的底片進行光繪成像、底片顯影等多項工藝,曝光速度非常快,幾分鍾就能完成曝光的工序。

    他注意到這些設備工作界麵全都是中文,心中是非常吃驚的。

    這樣的設備技術其實在六十年代末就出現了,不過早期的設備隻能夠免除底片的使用,縮短電子板卡製造流程,並且存在著設備成本高、材料難以滿足要求、成像速度慢、數據處理困難、分辨率有待提高等非常多的問題。

    差不多是進入九十年代後這樣的設備技術才重新被重視,新的工藝技術不斷出現。

    這樣的設備綱川浩二大概知道自己國家富士公司在這方麵做得很好,德意誌和希伯來國那邊有幾家企業也有推出這樣的設備,但是從未聽說過華國國內竟然也能研製生產出這樣的設備係統來,並且規模化地用在電子板卡生產當中!

    華國國內的電子板卡生產設備技術什麽時候變得如此先進了?

    他當然知道要設計研製出這樣的設備是非常有技術難度的,尤其是當他聽其中的一套設備成像係統可以達到五十微米到五微米之間的線寬精度,分辨率非常驚人!

    其實之所以能夠做到如此高精度的分辨率主要是鍾保國帶著技術團隊研製成功這樣的一套非常核心關鍵的激光成像係統裝置。

    當然,能夠研製成功的關鍵因素還是在於玄思科技公司那邊通過各種渠道引進了一批高精密加工設備和檢測設備,並且招募到了一批技術非常高超的高級技師,通過各種技術攻關加工出了符合要求的高精密光學器件。

    另外星環科技公司自己為這樣的設備設計開發了高精密的工件台裝置,雅迪電子科技公司這邊也是配套設計研發了這些設備需要的高精度電源係統以及直線電機和驅動模塊等關鍵技術。

    正是周曉東旗下的幾家公司擁有一大批的技術研發團隊和技術高超的工程師和技師才讓星環科技公司比較順利地研製出了這樣的設備係統。

    其實之前通過光刻機這種工件台係統的研製項目已經讓幾家公司的技術團隊各自掌握了一大批技術含量非常高的技術以及係統部件加工工藝技術,這種激光直接成像設備的研製難度要比光刻機更小一些,所以設計研製生產速度是很快的。

    “周先生,這樣的設備是哪一家企業設計生產的?”

    綱川浩二此時向周曉東問道。

    “這是星環科技公司設計研製的設備,”周曉東笑著說道:“這是我經營管理的一家半導體設備研製公司。”

    “請問這套設備你們是不是請了國外的技術團隊?”

    周曉東笑著搖搖頭。

    “那是不是從我們霓虹國國內的企業進口采購了一些關鍵部件?”

    “綱川先生,這些設備是我們國內的技術團隊自行設計製造的,裏麵的關鍵係統部件全都是我們自己製造的。”

    周曉東笑著說道:“當然,這些設備裏麵用了一部分你們霓虹國國內企業提供的電子元件和傳感器器件以及材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