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女經理的職場回憶錄

第13章 衝突(1/2)

    幾個月的工作下來,我差不多對工廠的各個部門分工和基本的運作有了大致的了解:工廠主要有生產部、采購部、工程部、PMC部、品質部、倉儲部、電腦部、後勤部這些部門,而銷售部、市場部、船運部都在香港總部。PMC部按照銷售部的出貨計劃、車間的生產能力、物料情況結合產品的需要的物料清單和製作工藝,編製工廠的年和月度生產計劃;生產部就按照計劃生產,並不斷匯報進度;采購部就負責采購生產及其他部門需要的物料;品質部就負責把控質量;倉儲部負責保管物品及出入庫等工作,工程部負責維護和開發產品的物料清單和工藝流程;電腦部雖說叫部門,但隻有一個人,維護著工廠的全部電腦設施(其實不超過10台電腦和一些打印機)和網絡;後勤部包含了人事、行政、財務、食堂、宿舍、安保、衛生等等。

    在ERP軟件沒有推廣之前,大部分工廠都是用孤立的辦公軟件手工做著生產計劃和各種報表。我剛入職那會還是用的基於DOS的IBM Lotus Domino/Notes辦公軟件,年底的時候就換成了基於Windows95的Office軟件,聽說外麵也有不少工廠用的是WPS。

    工廠裏麵這些部門的部門經理都是香港人。但是全周駐廠的香港經理隻有何姑娘,其他部門經理都是每周來個一兩天,大老板和二老板雖然全周也駐廠,但是經常不在工廠。所以何姑娘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和半個老板相當了,再加上她做事嚴謹公正,我進公司後並沒有看到其他工廠老鄉們說的各種職場爭鬥和扯皮的事情。

    另外他們似乎也不太喜歡開會,盡管工廠裏麵隻有一個大會議室,但是空置率非常高。因此阿蓮和我很少參加會議,做會議記錄的工作。阿蓮告訴我,如果哪天裏麵超過3個主管以上的人開會就是“大件事”(廣東話,嚴重的事情)了。而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也印證了阿蓮的說法,也讓我意識到我眼中一片祥和的工廠也一樣有著不少衝突。

    事情就是我們出貨到客戶那邊後,客戶說和設計有偏差,退貨。好在這是個老客戶,關係還不錯,再加上有點時間返工,沒有要求賠償,隻是給了一個很趕的時間讓趕緊把正確的貨品再發過去。聽阿蓮說,這種事情是非常嚴重的事故,我們工廠很少發生,她來工廠快十年了,也就發生過幾回。所以這個事情發生後,老板是很生氣的,尤其是那時還在拚命地拓展市場。老板回到工廠後,把何姑娘和負責工程部的二老板叫到辦公室裏麵,讓他們趕緊找原因。

    何姑娘先讓我擬一個會議通知然後分發給相關部門,讓他們先自查原因,第二天上午開會。第二天,工程部、采購部、品質部、PMC部的主管和車間主管、IPQC主管們早早地來到辦公室,阿蓮負責做會議記錄,何姑娘讓我旁聽。二老板先發言,講了下召集大家來的原因,然後就讓工程部主管發言。工程部主管拿出那款產品的各種資料鋪在會議桌上,說經過他們內部審查,並沒有任何問題。接著其他的部門也拿出證據說明沒問題。最後何姑娘自己負責的車間主管和IPQC主管則一致反饋工程部給的SOP(生產作業步驟)和品質部給的SIP(檢驗作業步驟)不對,車間和IPQC都是嚴格按照作業步驟操作的。最後又爭吵了一會,何姑娘想想,讓我去車間把SOP和SIP從那條產品相關的幾條生產線上取了一份下來,讓阿蓮查內部歸檔的文件,結果幾個一比較,工程部主管說我從生產線上取的資料都是上個版本的,工程部已經按照客戶要求改新一版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