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

第1301章:歐戰落幕(1/4)

    被譽為“歐洲戰神”的蒂雷納不想在退休之前,率領盟軍與奧斯曼軍隊再打一仗。

    並非是怯戰,而是有審慎的考慮。

    奧軍可不是韃靼人,盟軍所擁有的武器,對方都有。

    己方沒有的燃油坦克,對方也有,據說數量還不少。

    由於奧斯曼盛產石油,明帝國又需要這種資源。

    使得奧斯曼能用石油來換購自己所需的大部分武器裝備,這是歐洲各國都不具備的天大優勢。

    保守估計,光是機槍這一款武器,奧斯曼就裝備了至少一萬挺左右,在數量上幾乎比盟軍的總和還要多不少。

    盟軍雖然在兵力上占據很大的優勢,但這也意味著要承受比對手更多的軍費開支。

    路易十四已經在親筆信裏詢問蒂雷納,讓他估計這場戰爭何時能結束。

    言外之意,就是在變相表示,法國財務已經有點挺不住了……

    為了幫助利奧波德,法國已經花掉了至少四億銀幣的軍費。

    既支持不了戰爭的持久化,也支持不了戰爭的擴大化。

    毫無疑問,與奧斯曼開戰,就等於既將戰爭擴大化,又將戰爭持久化了。

    至於擊敗這個比韃靼實力更為雄厚的敵人需要多少時間、軍隊以及費用……

    蒂雷納完全無法估計,因為奧斯曼背後有明帝國支持。

    隻要明帝國還在支持奧斯曼,這個敵人就不會失敗。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戰爭的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不是哪邊人多,就能擊敗對手,特別是奧斯曼這樣的宿敵。

    所以蒂雷納認為盟軍在兵力上的優勢,不會輕易轉化成對奧斯曼的最後勝利。

    裝備戰機數量更多,性能更好的一方,便可以取得大部分製空權,甚至整個戰場製空權。

    進而協助陸軍打擊敵方的陸軍,給敵人造成更大的殺傷。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明帝國的那位皇帝將軍事力量的發展重點放在空軍上是完全正確的,而且非常具有前瞻性,值得世界各國加以效仿。

    不僅如此,大力發展科技,並將科技成果轉化為軍事裝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方麵的情況已經極其明朗了。

    明帝國先造出了蒸汽機,然後將其用於火車的研發,而後坦克便誕生了,更催生出體型龐大的海戰利器鐵甲艦。

    這一連串的發明,直接讓明帝國不但擺脫了對韃靼勝少敗多的狀況,將戰場形勢扭轉過來,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還借此大幅度提升了國力、財力、軍力,完成了從東方強國,向世界霸主的關鍵轉型。

    想到這裏,蒂雷納便在請利奧波德看過電影之後,順勢當麵道別。

    盡管耗資巨大,可是從十年之前進駐德意誌地區,到如今凱旋而歸,陸空軍加起來總數超過五十萬的法軍僅僅減員了不到七萬人而已。

    陣亡人數不足一萬,占總兵力的不到五十分之一,相較於被韃靼人打得一片狼藉的亞平寧半島以及其他盟友那邊,蒂雷納的確算得上是指揮有方了。

    路易十四在信中沒有直說“法國不想卷入與奧斯曼的戰爭”這種話,但蒂雷納基本上猜到了皇帝的心思。

    或許對利奧波德、索別斯基的等人來說,韃靼人的失敗僅僅是另一場戰爭的開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