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

第1245章:公司榜單(1/4)

    /

    第三期《世界月刊》介紹了TOP20的各府的發展情況,由於內容的覆蓋麵更廣,使得渴望了解當地情況的讀者也就更多了。

    銷量自然比第二期還高,接近八十萬本,也讓前三期的總銷量突破了兩百萬本大關。

    而第四期介紹的大明最賺錢的二十家公司,更是引起了讀者,特別是財迷們的濃厚興趣。

    排名第一的並不是昊菁皇帝朱慈烺全額控股的帝國石油等企業,而是漠南金山集團。

    該集團下轄四家公司,每家公司負責一個礦區,包括奴隸礦工在內的員工總數高達三百五十餘萬人,算是大明帝國,乃至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企業了。

    去年開采總收入達到一億銀幣左右,刨去成本部分,利稅一千六百萬銀幣,一家公司便占據了朝廷歲入的百分之六點四。

    位居次席的則是南洋金山集團,也就是巴布亞新幾內亞島上的格拉斯伯格金礦。

    盡管該公司隻有這麽一座礦,但儲有黃金三千四百噸、白銀一萬八千噸、銅三千九百萬噸。

    如今可以年產黃金近百噸、白銀四百餘噸、銅十多萬噸,利稅一千四百餘萬銀幣。

    排在第三、第四、第五名分別是西北石油集團、北方銀行、馬鞍山鋼鐵集團。

    西北石油集團則包括早已開采多年的延長油田、開采時間不長的慶陽油田,以及勘探完畢,剛開始開采的克拉瑪依油田。

    昊菁皇帝也不打算再在西域組建一家石油公司了,一律劃歸西北石油集團管理就行了,反正人員也是這邊派過去的,分家不利於協調統籌工作與調撥。

    另一方麵也是為了西北的長期穩定,隻要該集團能正常運轉,當地的閑散人員就不至於挨餓,產業鏈背後的上百萬家眷也不至於喝西北風。

    得到聖眷的西北石油集團可以說是本土最大的石油企業,實力與產量均遙遙領先四川石油、山東石油、遼東石油等同行。

    相比之下,昊菁皇帝控股的帝國石油與仙級化工,隻是負責進口石油以及來料加工,屬於本行業的下遊企業。

    尤其是戶部在捉襟見肘時,昊菁皇帝經常會允許自己麾下的兩家向戶部賒銷產品,故而在賬麵上並不是太過好看。

    北方銀行不但是戶部的保險櫃,而且是整個大明最能吸收存款的銀行。

    在畿輔地區,包括皇室、商賈、將領、士兵、百姓的錢,都放在該銀行裏。

    總行搬到了新城這邊,整個北都城內設有九家分行,順天府內設有二十八家。

    在北直隸、山西、陝西、河南、山東、遼東這六省,擁有近六百家分行。

    銀行現有儲備金,包括白金、黃金、精銅折銀,約二十六億五千萬銀幣,另有對外投資貸款十億七千萬銀幣。

    整個北線鐵路以及朝廷新擬定並實施的造艦計劃,均由北方銀行提供全額貸款。

    各地也允許成立私有銀行,但對外貸款利息不得高於百分之二十,存款利息不得高於百分之十。

    朝廷對私有銀行不提供擔保服務,一旦出現擠兌甚至破產的情況,朝廷與當地官府不負任何責任。

    相比之下,北方銀行的利率始終穩定在五年期百分之五的標準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