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

第802章:掛曆問世(1/4)

    考慮到要惠及萬瑉,一本字典的售價也不會很高,字數最多的硬殼典藏版也隻需十兩銀子。

    為何說字數最多?

    因為結合當下大明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印刷水準達不到後世的標準,特別是在字的大小上。

    不可能印得過小,否則便會一塌糊塗,變成黑乎乎的一片,完全沒法看,所以在規格與定價上麵不能實施一刀切。

    初級版分為兩個版本,即與。

    高級版也有兩個版本,即與。

    前麵兩個版本針對是的就是孩童與文盲,隻要先學會常用的五百字,基本上就不會被他人用張手紙給哄騙了。

    尤其是要推行簡體字,因為阻礙教化的主因就是繁體字的結構太過繁瑣,筆畫太多,哪怕寫個“劉”字,繁體可是這樣的“劉”!

    通過在東宮衛隊與近衛營推進簡體字,不光下麵的士兵都說好認、好寫,上麵的將領也是心悅誠服。

    畢竟哪隻將領也不願意別人說自己的手下是一群文盲,識字率越高,便意味著官兵的素質就越高,將領越容易指揮。

    隨之而來是忠誠度的提升,這不是在刻意吹噓,因為識字了,也就會掌握以前不會的技能,收入會比以前更多,當然不會輕易反水。

    許定國之前降清,遭到了新兵們的強烈抵抗,原因之一就是即便到了對麵,收入也不會比這邊多多少,還得被俘罵名,實在是劃不來。

    越是無知的人,由於缺乏自我分析判斷能力,無法明辨是非利害關係,就越容易被謊言所誤導,反之就很難被忽悠了。

    所有新兵都被要求認識五百字,考試不及格就學到及格為止,否則會印象晉升與收入,連軍令都看不懂還指揮個屁啊?

    看著收錄的字數很少,由於技術所限,而且有解釋、注音,加上詞語、造句舉例,以及繁、簡體字對照,其實書也是很厚的,版麵有三十二開那麽大。

    一本賣五百錢並不貴,起碼翻開第一頁,就能看到主編太子朱慈烺的名字,副主編則是首輔薛國觀、次輔吳甡、禮部尚書馮銓。

    主編就是張三、李四等人了,可以列出一堆,不過相比能有機會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字典的第一頁,禮部與翰林院那邊的飽學之士們都得爭破頭。

    這絕對是個流芳百世的機會,別說不給工資,哪怕倒貼銀子,加班加點,沒有休息日,也要擠進去才行。

    “殿下英明啊……”

    “禮部這邊主要是組織相關人員,以禮部為主,翰林院為輔,若是可從其他部門抽調,來年殿試之後,除去派至西北的,也可留下些許補充進編纂小組。出版發行方麵,本宮自會安排。若是字典編撰、印刷、發行皆很順利,下一步便可編寫‘辭典’,然後是‘句典’。‘辭典’就是收錄詞語的典籍,‘句典’就是教授眾人如何造句的典籍,認字可明白其意,識詞可連貫串通,會造句便能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了。有了這三本書,往後教化萬瑉便容易許多了。不光要教化大明境內的百姓,還要教化那些蠻夷之流,普天之下皆為王土,土內之瑉皆須教化!”

    等到對外擴張的時候,哪隻土著先弄明白字典,他就能當官吃皇糧,全家衣食無憂。

    弄明白詞典,就可以徹底擺脫底層壓力,力爭上遊了,往後晉升的機會多的是。

    可以跟大明文人一樣書寫流利,沒有反叛之心的話,最起碼也能混到縣令助手的位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