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

第167章:借刀殺人(1/4)

    得到了太子的許可,楊進朝自然可以繪聲繪色地將這些天來發生的事情如說書般概述了一遍。

    包括抄沒勳貴、致仕閣老、下獄楊嗣昌、收拾陳必謙與李覺斯、前去楊士聰府上赴宴等軼事,以及免除三餉、複征三稅、以工代賑、築城墾田這些政務。

    也不用他再添油加醋,因為這些事就跟一般富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一般引人入勝,尤其是那公然欺君的“黃豆公”,真可謂大明開朝二百餘年來“第一神人”也!

    某太子認為自打穿越以來,所懲處的朝廷大員還沒有弄錯過,該殺的都是罪有應得之徒,抄出的家當都以萬兩為單位來計算。

    其餘與自己互懟的大臣,即便說的再過分,也頂多去山棟挖礦而已,這寬人律己的行使作派,還遠遠稱不上曝君的名號。

    聽到楊進朝所言之內容,不禁讓洪承疇連連驚詫,錯愕到自己張了半天的嘴,都沒有察覺到,全然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沒想到太子年紀不大,卻能幹出如此驚天動地之事,前途真是不可限量啊,如此看來,黃口之際的太子確有一代明君之特征。

    假若太子真在仙界見到了太祖高皇帝,被其耳提麵命,又帶回大量先進學術,大明中興真是指日可待也。

    抄沒了諸多勳貴與大臣的家產,想必困擾朝廷多年的歲入之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太子肯每月拿出六十萬兩餉銀來剿寇就是最為明顯的信號。

    洪承疇估計抄沒出來的金銀總計怎麽也能超過五百萬兩,這樣一來剿寇餉銀就有了著落,隻要軍費充裕,讓各部沒了後顧之憂,將士們自然會在前線奮勇拚殺。

    抄沒這種事跟他是沒多大關係的,隻要太子重用他一天,就不會做出“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來,家母即將獲得“一品誥命太夫人”的頭銜就是最大的一塊免死金牌。

    知曉太子主動免除了“三餉”,又力主“複征三稅”,這讓洪承疇在感懷之餘,又為太子的政令感到些許擔憂。

    礦稅、海稅、商稅可不是那麽好收的,早在萬曆年間便收過這三樣,結果遭到了南方士紳商賈的強烈抵製,太子將“三稅”重新提上議事日程,結果有些不甚樂觀。

    作為泉州人,洪承疇非常清楚海商的德行,在那些人看來,複征海稅與商稅便是動了他們兜裏的銀子,定然不會束手就擒,朝廷這項政令落實到地方隻怕最後會事與願違。

    各地商賈少交或不交三稅已成慣例和趨勢,且與地方官員互相勾結,關係錯綜複雜,實難快速根除,沒有雷霆手段加以扭轉,本朝“複征三稅”的做法可能重蹈萬曆朝之覆轍。

    至於太子用“皇莊”換金礦的事情,內閣和六部都同意了,洪承疇更不會加以評述,大量征召采掘金礦倒是一種不錯的賑濟方式。

    因為從金礦挖出來的就是金子,根本不需要擔心銷路,參與開采的百姓越多,對山棟地方的收益就越大,對朝廷的負擔也就越輕,而且還能增加歲入,確係是一舉兩得的妙計。

    若是山棟與陝茜這兩個嚴重受災的地區,均能有條不紊地實施太子以工代賑政令的話,北方災情對大明的影響起碼會減弱一半左右,大部分災瑉有了活計就不會在想著造返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