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之不當惡毒繼母

第174章 來錢的好營生(2/4)

    他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麽,哪怕現在局勢於他不利,他也覺得這是先帝留下的江山國庫空虛的緣故,隻要朝中有了錢,糧草什麽的自然也就有了,他手上又有這麽多兵丁,又還可以再征,難道還怕占著一城之地的兩個小小藩王。前人什麽七王之亂、五王之亂,不都沒有亂成,他有什麽好怕的。

    某次他在提到征兵時,底下就有個人給他提了用贖兵役的方式豐盈國庫。

    大乾賦稅不高,這也是國庫空虛的主要原因,新帝去年雖略調了稅收,但先前年少收的稅卻不可能再問農戶去討。不高的賦稅之下,農戶手中定有些節餘,讓他們憑白掏出來的他們是不肯的,可若是跟性命相關呢?

    新帝一聽便覺得此計甚妙,還跟幾個心腹大臣商量定多少贖兵役的銀兩好,最終定出了三十兩。大乾前麵數十年年歲都還不錯,沒有大的災難,一戶人家當拿得出三十兩銀子。他卻不想想農戶人家也是有許多花銷了,手中有了餘錢會修屋子會把飯食做得好些,這樣算下來哪裏存得住那麽多錢。

    他也沒有想到天下拿不出三十兩銀子的人家何其多,這些人進了伍也是要吃飯的,他又要從哪裏弄來錢糧養活他們?

    時限一到,鎮上的差役就到裏灣村點人,對照著名冊,五個官差一一點人,那些哭哭啼啼的一看就是準備送人入伍的,沒有哭的神情看上去也不好受,到底是三十兩銀子,想來家裏是砸鍋賣鐵才湊出了銀子。

    負責這一片的官差最先來的就是裏灣村,原以為這個村子裏的人住得這麽偏一定很窮拿不出這麽多銀錢來,想不到以錢抵役的人還很多。難不成如今種田的人家都這麽有錢?幾名官差暗暗猜測,到了下一個村子,麵對全村半數以上的人痛哭時,他們才知道裏灣村是特例。

    裏灣村去服役的總共三個人,柱子家沒有人去,跟月兒玩得好的二芽家去了一個,就是二芽他爹。他家男丁多,又窮,一家人一商量就讓留了後的男人出來抓鬮,誰抓著就是誰的命。為了這個事二芽也沒個笑模樣,就是村裏拿錢抵役的人,好一陣子都唉聲歎氣的,不知這日子要怎麽過。

    但是到了地裏做活的日子,他們一個個也都下了地,該鋤草鋤草,該下肥下肥。女人們也開始往山上去,那些個野菜就算老了些味道不好,她們也摘了回來當飯吃。

    何素就看到大山媳婦去山上挖了好幾回野菜,聽說柳嬸最終拿出了十五兩銀子,張村長拿出了五兩,剩下的錢他死活不給掏。她的二媳婦無法,隻能當了一個手鐲湊錢,之後對自家公爹頗有些不滿。張村長也硬氣,反正他現在年紀大了,也不怕外麵再傳閑話,如今吃飯就去大兒媳婦家裏,吃完還非要給錢。

    算了算,他大約得吃上好幾年,才能把五兩銀子補回去。

    在村子這樣的氛圍下,何素家也跟著素了好幾天,總不能大家都在苦熬,她一家人大魚大肉的,這不是拉仇恨嘛。再者,她也買不到肉,鎮上的氣氛也很低迷,許多鋪子都冷冷清清的,沒有人上街買東西,豬肉攤更是直接關門了,也不知那些富戶是不是跟她一樣也是素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