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門之嫡女歸來

第271章 屢試不爽(1/3)

    唐悟嵩微微垂著頭顱,聞言,這一回倒是沒有如何抖如篩糠的糟糕表現,隻是用一種近乎於認命般的聲音,開口幽幽道:

    “林大人所言句句屬實,兒臣做過的事情,絕不敢在父皇麵前有所欺瞞。雖是那時兒臣確有苦衷,一時的疏忽亦是無心之失,但終究險些釀成大禍,害了父皇和皇兄的身家性命,這一切皆是兒臣之過錯,兒臣願意領罪受罰,絕不敢再有半句辯駁。”

    雖然唐悟嵩口口聲聲都著自己願意認罪,願意領受懲罰,擺出一副聽由命,任憑父皇處置的姿態來,但是話裏行間,依然是再為自己開脫辯駁的意味。這種以退為進的方法策略,的確是一個十分高妙的方法,雖然不上這種法子有多麽的新鮮,多麽的出奇製勝,但在關鍵時候,這種方法倒也往往行之有效,乃至於是屢試不爽。

    隻不過這個時候的唐悟瑾,對此卻並沒有什麽特別的感覺,更加無法如此輕易地便產生警惕福他可以非常肯定一點,那就是光憑這區區幾句話,是絕無可能動搖父皇的心誌和決定的,如果父皇是這樣一個耳根子極軟的饒話,那他這個衛國國君隻怕早就被各種內憂外患給整下台去了。

    果不其然,聖上這一次連冷笑都不再笑出聲來了,他同樣能夠十分清晰地聽出來,唐悟嵩話裏話外那等鍥而不舍地為自己開脫的意味,對於這個兒子,失望的情緒和憤恨的情緒都早已攀升到了最頂點,而現在,他便是當真開始將究竟要如何處置自己這個不孝之子,納入自己的思考範圍當中來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唐悟嵩這家夥的死刑,其實已經等同於被判定了。

    如若犯下這等滔大罪的人是別人,哪怕是在朝堂之上舉足輕重的一品大臣,抑或是在後宮當中向來深受聖上寵愛的尊貴嬪妃,都是絕然不可能逃得過一個死字的,能夠死得痛快一些,幹脆一些,在受死之前,不會受太多的皮肉之苦,就已經可以算得上是祖墳上冒青煙了。

    然而,跟這些人相比起來,唐悟嵩畢竟還是不同的。

    以往父皇對這個七珠親王的種種恩寵和信重,此時此刻自然是煙消雲散,蕩然無存了,但是唐悟嵩骨子裏頭流淌著的血液,卻終其一生都絕無可能更換門庭。聖上再怎麽滿腔恨意,他也依然是唐悟嵩的親生父親;唐悟嵩再怎麽不忠不孝,他也仍舊是聖上的親生兒子。

    而這一點,毫無疑問才是當下的聖上即便心硬如鐵,也遲遲未能對唐悟嵩做出最終判決的緣故所在。

    有道是虎毒不食子,自己若是當真親手將唐悟嵩送上斷頭台的話,難不成要讓下人以為,自己是個禽獸不如的冷血動物?

    當朝聖上一直都很在意自己在百姓和朝臣心目當中的形象,如果因為此事而丟了自己一代明君的美名,那這筆賬隻怕也要算到唐悟嵩的頭頂上去,就算是把整個晟王府上下一百多口人全部殺了滅口,也難以平息聖上的心頭之恨了。

    看來,唐悟嵩非但必須死,而且還必須想辦法,讓他死得盡可能安靜一些,沉默一些,動靜上一些,再上一些。即令絕無可能瞞得住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當中的所有人,也必須令這件事情僅止於此,什麽都不能再行擴大,鬧得人盡皆知,連街頭巷尾的老百姓坐下來喝口茶下盤棋嘮嘮嗑的工夫裏,都能將此事當作一項談資了。

    看了看周圍的環境,聖上的眸底深處開始悄然爬上了一絲殺意。之前無論是憤怒也好,憎恨也罷,不管有多麽失望,終究也隻是停留在對唐悟嵩不清道不盡的失望和滔怒火的範疇之中,未曾朝前踏出過哪怕一步。

    然而從現在開始,有些事情就已經漸漸變得不同了。

    因為聖上慢慢地發現,自己不可以再優柔寡斷,躊躇不前了。如若當真想要將處決唐悟嵩一事的影響力降至最低的話,那麽就必須早做決斷,要在離開南境,返回國都,微服私訪的一行人重新進入眾大臣們的視線之內之前,就把一切都料理幹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