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局異聞錄(全8冊)

第十四章 起源(2/3)

    這七個人平時每天的工作就是閱讀記錄新中國成立前各個時期的檔案和舊報紙,甚至還去故宮博物院借閱、謄抄了清明兩代的宮廷檔案。然後六名辦事員輪流外出,一走就是三五個月。去哪兒?辦什麽事?從沒有人過問。

    辦事員每次外出前,都要帶足上千元的辦公經費(當時算是巨款了),再加上上萬斤的全國糧票,以及一摞子蓋著公安部大印的介紹信。難能可貴的是每次回來,經費和糧票都花得一幹二淨,偶爾可能會剩一兩張介紹信沒有用完。

    回來的辦事員也不是空手而歸,每次都會幾卡車幾卡車地往回運東西,車上的東西捂得嚴嚴實實。至於運的是什麽,沒人知道。隻是每當這個時候,檔案處全部人馬都會跑到倉庫裏,一連幾天待在裏麵。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的特殊時期,特殊檔案管理處的第一任主任到點離休。公安部一位姓張的司長為了躲避批鬥,看中了這裏夠生僻,主動要求來到檔案處接班。

    不過消息走漏,新主任上任沒有幾天,就有兩輛大解放車各載著二三十號“造反小將”浩浩蕩蕩殺來了。他們本來是想直接將那位新主任拉出來批鬥的,可當“小將”們聽說了還有特殊檔案管理處這麽個從未去過的單位存在,就變了主意。“運動”開始這麽多年了,還有沒被批鬥過的單位?這像話嗎?這簡直是對“運動”的侮辱。

    距離檔案處還有兩裏路的時候,大解放熄了火。兩裏路也就十來分鍾的事兒,“小將”們紛紛跳下車,拉好了橫幅,排好了隊形,喊著口號向檔案處奔去。

    明明隻有兩裏路的路程,可這幾十來號人走到天黑也沒走到。“小將”們開始還以為走錯路了,按原路返回時,忽然發現已經找不到那兩輛大解放車了——原本一條沒有岔路的大道竟然走不到頭。

    到這時,所有人都感覺不對勁兒了。來回走了這麽遠,竟然一個行人都看不見。就說這裏是郊區吧,可還遠遠算不上人跡罕至,更何況隊伍裏還有就住在附近,來串聯的“小將”。此“小將”這時已經蒙了:“這他媽是哪兒啊?你們誰知道怎麽走回去?”

    “你都不知道,我們誰能知道?”

    “都到這兒了,你們說怎麽辦?”

    “能怎麽辦?往前走吧,走到哪兒算哪兒。”

    “你開玩笑吧?這兒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還往前走?”

    眾“小將”炸營了。

    最後本地的“小將”猶豫了半天後說道:“往前走吧,再走七八九十裏好像有個車站。”“是十裏還是九十裏?”

    “最多十二三裏。”

    “還信你?誰知道前麵有什麽,弄不好再有個亂墳崗什麽的。”

    本地“小將”打了個哈哈,說道:“我在這兒附近住了二十多年了,離得最近的墳地也是五十裏以外了,這裏別說亂墳崗了,墳頭都沒有一個。”“那……那個是什麽?”“小將”們的頭頭指著不遠處一片黑壓壓的地麵說道。

    就在距離他們不到五十米的地方,亂七八糟地堆著上千座墳頭。當晚的月色慘白得邪乎,照在墳頭上顯得十分詭異。因為年深日久,有十幾座墳頭已經露出棺材……

    “你不是說墳地在五十裏外嗎?這又是什麽?”“小將”頭頭指著陰森森的墳頭說道。

    本地“小將”也冒了虛汗:“媽的,不可能啊,鬼遮眼,是鬼遮眼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