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召喚猛將:開局九個千古一帝

第95章 一門雙國公(1/2)

    “丁憂?”

    王離剛沐浴,換好衣服出殿就看到王猛正等著自己。

    王猛如今是尚書令。

    後世已經證明三省六部是封建王朝最穩固的製度模式,當然再加上內閣最好。

    雖然嬴政滅五國,一統天下,也不敢貿然就改革製度。

    他隻能設尚書,置令。

    尚書內有六部。

    單看尚書隻是一個署,令不過六百石。

    嬴政特升王猛為千石,可這對外僅僅是個署。

    但卻是嬴政的智囊團。

    政令多出於尚書署。

    嬴政這是要尚書署慢慢的成為帝國權利中樞,再推行三省六部製。

    嬴政是個果決的人,如此試探性改革,可想而知是王猛等人力薦的結果。

    王玢死,王翦突破十品,這大大重挫了嬴政的戰略。

    原本嬴政的計劃是王翦身死,扶持自己的嫡係掌握軍隊,王玢資曆尚淺,威望不足。

    坐鎮南方可穩定人心。

    王賁在東,麾下皆不是其嫡係,隻要不回中樞,那就很難整合王翦留下來的政治資源。

    嬴政可以輕而易舉的攫取王翦留下來的大部分資源。

    可王翦沒死。

    雖然知道的人很少,但一個十品高手足以聚攏很多人,足以撐到王玢成長起來。

    哪怕王賁出事了?

    頻陽王氏也能撐住。

    嬴政不得不改變策略。

    這時王猛主動提出丁憂製。

    王玢與王賁丁憂,王翦突然十品不知所蹤,可其死之事實已傳遍天下。

    嬴政可以利用丁憂打個時間差,將王賁父子閑置,趁機改革軍隊體製,扶植自己人。

    為父丁憂,此乃忠孝之事。

    縱然王玢父子及王翦舊部都說不出什麽來。

    朝廷就可以趁機改革軍製,將王氏一家獨大的局麵逆轉過來。

    畢竟還有齊國未滅,南蠻未征服,西域待開發,北方匈奴正崛起。

    三年的時間足以改變許多事兒。

    不得不說王猛這一手玩的很高明。

    王猛亦出身頻陽王氏,他主動提出讓王玢父子丁憂,這代表頻陽王氏並非都是以王翦祖孫為首。

    隨著王玢的召喚。

    王允、王渾、王通、王導等人大才皆出世。

    太原王氏、琅琊王氏雖然皆尊頻陽王氏為祖脈,可說到底血脈已遠。

    王猛為代表的太原王氏更是直接投靠秦始皇,琅琊王氏王祥出任郡吏,王導崛起江南。

    隨著大量人才出世,頻陽王氏的人才已不足以控製局麵。

    比如軍中的關隴貴族已經逐步滲透到軍中,隻不過他們的官位、名望還太低。

    可隨著王翦、王賁、王玢祖孫三人退隱,三年的時間足以讓關隴集團成為軍中第一大勢力。

    那個時候縱然王玢再複出,軍隊也不可能再聽王玢的了。

    王賁父子縱然謀反,朝廷也可用關隴集團滅之。

    同樣關隴集團謀反,可用王氏父子帶兵滅之。

    畢竟頻陽王氏舊部遍及軍中。

    這就是帝王心術。

    王猛時不時的看王玢一眼,他當然知道王玢身邊聚攏許多人才。

    可這個王朝已經一統,他們不可能跟王玢造反。

    最關鍵的是如果能和平解決政變,幹嘛非要打仗。

    王玢還年輕,嬴政在逐漸變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