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執大明

第130章 祖宗(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更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正是朱元璋費盡心機、不遺餘力推行極端君主專製製度,為日後宦官幹政埋下了禍亂的種子。因為他兒子明成祖朱棣在“靖難之役”中得到宦官作為內應,才能成功地篡權奪了自己侄兒建文皇帝的江山,朱棣登基以後就不惜背叛祖訓,拉攏宦官,並設立了以太監為首腦的國家最高特務機關東廠,使朱元璋時代被明確規定不得幹預朝政的太監內宦們有了名言正順參與國家事務的正式辦事機構和製度保障,才使得宦官一步一步走上了權力中心,冒出了一個又一個權傾天下,顯赫一時,禍國亂政的宦官。

    其實從客觀上來說,朱元璋當年限製宦官讀書識字等等矯枉過正的做法肯定是行不通的——畢竟皇宮之中不能充斥著一大堆隻會侍奉灑掃的文盲,簡單一點說,皇帝要看什麽書,難道還非要自己爬高下低的去翻找嗎?所以自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就下令,民間已有兒子的讀書人如果願意,可以自宮後進宮。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還搞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宮裏設立了內書堂,也就是宦官學校,招收十歲以下的宦官學生兩三百人,講授《百家姓》、《千字文》、《孝經》及《四書》、《千家詩》等基礎課程,完全與民間童生發蒙一樣。但內書堂的規格可不是鄉村私塾所能比的,甚至可以說連明朝最高學府國子監都不能與之相比:由司禮監掌印太監親自當校長,翰林院翰林當教師,有小學士之稱的禮部尚書偶爾還要親自授課,學生成績還要造表登記上呈司禮監轉禦覽。如果不是所教授的課程實在太基礎的話,說它才是大明王朝最高學府都不為過!

    這樣開了宦官識字讀書的口子之後,明朝第一代‘知識型’宦官之中的“傑出”人物王振就由內書堂走到了大明王朝的政治舞台中央,憑借著出色的政治手腕和與眾不同的伎倆,很快就控製了皇帝,超越了內閣對他的鉗製,獨攬了朝廷大權,還命人摘去了宮門口懸掛的“內臣不得幹預政事,預者斬”的鐵牌,徹底去掉了這把高懸在太監們頭頂的利劍。自此而始,汪直、劉謹等權閹巨蠹就接連不斷地冒了出來,以皇上家奴的身份把持朝政,一些軟骨頭的官僚見宦官權勢日盛,便趨炎附勢地巴結,賣身投靠換取個人位祿的高升,形成了一個勢力龐大的閹黨集團。宦官專權發展到明朝末年,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出現了魏忠賢這樣權傾帝王的“九千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