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途,搭上女領導之後!

第842章突如其來的查封行動(1/2)

    發展生態農業,一方麵要注重總結與推廣傳統農業中適於生態農業的經驗和做法,比如:合理輪作、種植綠肥、施用有機肥、橫坡打攏、修建水平橫田等等。這些都是廣大農民十分熟悉並且願意接受的措施。

    另一方麵,要加緊研究與大力推廣先進的生態農業新技術,如:為了減少白色汙染而研製的光解膜、生物農藥、生物化肥、秸稈還田、節水灌溉等等。

    趙潛龍知道,自從人類發明了農藥、化肥後,各種有害的化學物質隨著農業進入生物圈,所有生物或多或少地受到威脅,人類自然也不例外。

    在趙潛龍小的時候,在農村老家的田間地頭水溝裏麵綠波蕩漾、蛙鳴陣陣,鱔魚、水蛇能經常看到。

    但是,隨著多年來各種化學物質汙染了土地,這種現象已經徹底消失。不要說田間地頭難找一處幹淨的水塘,就連地下的淺層水現在都不能喝。

    土地,人類生命的補給站,在各種化學物質的威脅下,正逐步變成一個大染缸。

    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沒有多餘的耕地能夠讓人類汙染。於是,生態循環農業,首先在經濟發達國家誕生。

    在我國,盡管“生態農業”這個口號喊了好多年,但真正搞起來的還是不多。

    主要是因為生態循環農業,可以說是一項大工程。

    要完成這項十分繁雜而又艱巨的任務,必須堅持“農林牧副漁並舉,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的原則,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搞好建設規劃,因地製宜推廣不同類型的生態農業建設模式。

    目前國內很少有成功的經驗搞出來,主要是這項工程耗時耗力,不能在短期內見效。對於靠政績說話的領導幹部來說,簡直就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誰願意去做誰就是傻子。

    再加上,絕大部分的領導幹部很難在一個地方任職超過五年,新來的主要領導往往喜歡推翻前任的做法,搞一些自以為是的名堂,不能堅持貫徹好的規劃、好的做法,這就注定了循環農業這樣的大工程在國內難以成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