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舉報全力徹查!一貧如洗的他正義凜然?

第1065章探索土地改革(1/2)

    張東峰請東寧市相關部門特意邀請來的專家認為,目前正處於“城鄉國家”演進的過程中,農民和農村將呈現出持續分化的態勢,以土地謀生,固守鄉土的有之;離開鄉土,進城務工的有之;離開城市,返鄉創業的也有之。

    一些專家認為“一刀切”的土地製度,很難滿足“城鄉國家”階段的需求。

    未來的土地製度應當更具有彈性和靈活性,以農村土地製度改革撬動鄉村產業的重構,讓鄉村實現自我生長,與農民進城、財政支農一道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

    張東峰便決定探索城鄉統籌、城鄉融合的路徑,特別是對農村的土地製度進行改革探索,從而催生一批新形態的村鎮。

    當然,張東峰沒有盲目地全麵地鋪開改革,而是在省城高校、省級部門、特別是京城部委專家的指導下,選擇幾個典型的城鎮和鄉村進行試點。

    青元鎮位於東寧市明寧區,距離市區約30公裏。

    在青元鎮撤村並組時,當地沒有支柱產業,丘陵地區的人均耕地不足一畝,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5000元。青元鎮上住著幾千人,城鎮化率並不高。

    經過專家論證,張東峰決定通過土地整治與村鎮規劃,在青元鎮開始大規模種植杏樹,發展鄉村旅遊與加工產業,從而成為特色小鎮。

    青元鎮的村民,一部分留在農地裏耕作,一部分進鎮進城,從二三產業中增加收入。

    從前青元鎮的村民零星種過柑橘、梨、柚子等水果,但都不成氣候。

    在政策和資金的扶持下,青元鎮櫟社村種植了一萬畝杏樹,在成熟季節,就能吸引城裏人前來采摘。

    與此同時,在這一大片杏樹林中,海元投資公司還開發了十幾座獨院民宿。

    鄉間的石板小徑穿過果園,民宿建築使用紅牆、竹子等本土元素進行設計,客人從一座三層樓的小院望去,滿山杏林盡收眼底。夜晚還能見到遠處城市的點點燈光,風景獨特,立即吸引很多人前來觀賞。

    在民宿周圍的15畝杏林由原來的一戶農家負責日常管理。海元投資公司引進省城農業大學的技術與專家,為老樹嫁接新枝,極大提升了水果的品質。

    產出的經濟效益由企業、農戶按照三七比例分成,極大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張東峰認為開辟果園的價值不僅在於水果本身,更重要是通過環境與生態的營造,提升民宿的附加值。

    他坐在一幢還在裝飾的民宿庭院裏說道:“客人來了,杏子果盤送上來,走時再送幾個,這個感覺就對了。”

    陪在一邊的海元投資公司總經理陳海元將民宿的運營理念稱為“親戚朋友來了”。

    按照設計規劃,每座民宿小院都聘請一位村民的中年婦女進行管理維護。

    她們會提前告知客人位置、交通,負責打掃房間,準備一日三餐和下午茶。

    足不離村,這些村民每月能獲得4000多元的工資,外加“五險一金”。

    這種商業模式將果園、民宿、就業串聯起來,一三產業得以實現融合發展,這便是張東峰在青元鎮探索鄉村振興的一種嚐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