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風唐韻:唐詩三百首精選

五言古詩(2/5)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4]。

    世情惡衰歇[5],萬事隨轉燭[6]。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7],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8]。

    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9]。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釋

    [1]良家子:好人家的子弟。

    [2]零落:飄零淪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3]喪亂:死亡和禍亂,指遭逢安史之亂。

    [4]骨肉:指遭難的兄弟。

    [5]衰歇:衰敗失勢。

    [6]轉燭:燭火隨風搖擺不定,喻指世事變化無常。

    [7]合昏:夜合花,又稱合歡樹,其葉朝開夜合。常喻指夫妻恩愛。

    [8]牽蘿:拾取樹藤類枝條。賣珠、牽蘿都是寫佳人生活之艱辛。

    [9]采柏:采摘柏樹葉。柏為常綠不凋之木,此處佳人有自喻堅貞之意。動:往往。盈掬:一滿把。

    簡析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由左拾遺降為華州司功參軍,第二年七月,他毅然棄官,拖家帶口,客居秦州,負薪采橡栗,自給度日。此作品即寫於該年秋天。詩寫一個佳人先遭離亂,娘家中落,又被丈夫拋棄,卻堅貞不移,幽居度日。關於此詩作意,一向有爭論。有人認為是寫實,有人則認為全是寄托,但大部分折衷於二者之間。

    夢李白二首 杜甫

    一

    死別已吞聲[1],生別常惻惻[2]。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3]。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4],魂返關塞黑[5]。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6]。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二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7],苦道來不易[8]。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誌。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9]。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注釋

    [1]吞聲:飲泣,泣不成聲。

    [2]惻惻:悲痛的樣子。

    [3]明:知曉。

    [4]楓林青:指李白所在的南方。

    [5]關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隴地帶。

    [6]顏色:指李白之容顏。

    [7]告歸:辭別歸去。局促:不安的樣子。

    [8]苦道:反複懇切地訴說。

    [9]反累:反而無辜受牽累。

    簡析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受永王李璘(玄宗第十六子)事牽連,被下潯陽獄,不久又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縣),第二年春因天旱大赦,中途放還。好友杜甫此時流寓秦州,隻知李白流放,尚不知李白赦還的事,憂念成夢,遂成此二詩。前一首表現詩人對故人吉凶生死的關切;後一首是詩人的詠歎,抒發對李白際遇的憤慨不平和深切同情。兩首詩充分表現了杜甫對李白生死不渝的真摯情誼。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1] 王維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2]。

    遂令東山客[3],不得顧采薇[4]。

    既至金門遠[5],孰雲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6]。

    行當浮桂棹[7],未幾拂荊扉[8]。

    遠樹帶行客[9],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10],勿謂知音稀。

    注釋

    [1]綦毋(qí wú)潛:綦毋為複姓,潛為名,字孝通,唐代江西最有名詩人。王維好友,後人認為其詩風接近王維。

    [2]英靈:傑出的人才。

    [3]東山客:借指隱士。東晉時謝安曾隱居會稽東山。

    [4]采薇:指殷末伯夷、叔齊采薇西山。代指隱居。

    [5]金門:漢宮有金馬門,也稱金門。此代指朝廷。

    [6]違:分別。

    [7]行當:將要。桂棹(zhào):桂木製的劃船工具。

    [8]荊扉:以荊條做的門,即柴門。此句指已回到了家鄉。

    [9]帶:映帶。行客:指綦毋潛。

    [10]吾謀適不用:語出《左傳》:“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 適:偶然。這裏是說綦毋潛的才華暫時未被朝廷賞識。

    簡析

    王維是一個早熟的作家,九歲即負才名;年十九,赴京應試,舉解頭(即第一名舉子);二十一歲便中進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時間在朝任職。安史之亂中曾被執,拘禁於菩提寺中,安史亂平,以諂賊官而論罪,因曾作詩寄慨,隻受到降官的處分,後官至尚書右丞。

    這是一首勸慰友人落第的詩。這首送別詩不僅寫出了對朋友的關心理解以及慰勉與鼓勵,也表現出詩人早期積極入世的思想。全詩感情真摯親切,詩人為友人的落第而惋惜,對友人的遭遇深表同情,但全詩的格調並不流於感傷,相反顯得奮發昂揚。後綦毋潛在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果登進士第。

    送別 王維

    下馬飲君酒[1],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2]。

    但去莫複問,白雲無盡時。

    注釋

    [1]飲:使動詞,請別人喝。

    [2]南山:指終南山。陲:邊。

    簡析

    這首詩不知是送給誰的,似乎彼此都很了解。看似平淡的語句,細讀起來,卻是詞淺情深,意味悠遠。將要離開的人想來是要歸隱,至於為什麽不得意,隻是一語帶過,並無半點牢騷,詩人也不糾纏追問,也無需追問,因為他們情投意合,心意相通,都具有飄逸的性情、豁達的襟懷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向往。詩的後兩句韻味正在此。

    青溪 王維

    言入黃花川[1],每逐青溪水[2]。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裏[3]。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鬆裏。

    漾漾泛菱荇[4],澄澄映葭葦[5]。

    我心素已閑[6],清川澹如此。

    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7]。

    注釋

    [1]黃花川:今陝西鳳翔縣東北黃花鎮附近。

    [2]青溪:今陝西沔縣之東。

    [3]趣途:趣同“趨”,指走過的路途。

    [4]菱荇(líng xìng):泛指水草。

    [5]葭葦(jiā wěi):泛指蘆葦。

    [6]素:向來。

    [7]將已矣:將以此終其身;從此算了。

    簡析

    詩題一說《過青溪水作》,大約是王維初隱陝西藍田南山時所作。寫一條不甚知名的溪水,卻很能體現王維山水詩的特色,每一句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幅優美的畫麵,而且配有音效。溪流隨山勢蜿蜒,在亂石中奔騰咆哮,在鬆林裏靜靜流淌,水麵微波蕩漾,各種水生植物隨波浮動;溪邊的巨石上,垂釣老翁悠閑自在。詩人正是有意借青溪來為自己寫照,以清川的淡泊來印證自己的夙願,心境、物境在這裏融合為一。

    渭川田家王維

    斜陽照墟落[1],窮巷牛羊歸[2]。

    野老念牧童[3],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4],蠶眠桑葉稀[5]。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6],悵然吟《式微》[7]。

    注釋

    [1]墟落:村莊。

    [2]窮巷:深巷。

    [3]野老:村野老人。

    [4]雉雊(zhì gòu):野雞鳴叫。

    [5]蠶眠:蠶蛻皮時,不食不動,像睡眠一樣。

    [6]即此:指上麵所說的情景。

    [7]式微:《詩經·邶風》中的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歸”的句子,表歸隱之意。

    簡析

    王維年輕時好求上進,積極參與政事,多年宦海沉浮之後把一切都看淡了,欣羨自然,並寫下了許多優美的山水詩和反映農家生活的田園詩。《渭川田家》就是其中一首。詩人用白描的手法,繪製出一幅春末夏初的鄉村景象圖,表現出對田園閑逸的欣羨之情,也流露出詩人的歸隱之意。全詩內容的中心就在“歸”字上,寫景抒情渾然一體,畫龍點睛式地揭示了主題。最後一句是全詩的重心與靈魂,“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