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完美時代內

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要用飛的才可以(1/3)

    聽到李牧批評自己太聚焦,埃隆馬斯克多少有些尷尬。

    

    他一直不覺得太聚焦是什麽問題,在他心裏,聚焦才更容易成功。

    

    因為聚焦,往往意味著更專業,就像是自己聚焦可回收的運載火箭,聚焦純電動汽車,在他的認知裏,自己這麽做並沒有什麽錯。

    

    不過,麵對李牧,他雖然心裏有些不太認可,但嘴上卻不敢表露出來。

    

    他非常謙遜的問李牧:“李總,那你的意思呢?”

    

    李牧斬釘截鐵的說:“特斯拉的定位,不應該是消費者的第二輛車、更不應該是燃油車的補充,它應該想辦法成為沒車人的首選車型、有車人的換代車型。”

    

    說著,李牧又道:“你想做到這一點,除了提前做好產能儲備之外,還必須現在著手,想辦法解決快速充電的技術問題。”

    

    埃隆馬斯克現在給特斯拉轎車的定位,就是“戰鬥機式”的使用方式。

    

    也就是說,理論上這車續航能到400公裏,那用戶最大活動半徑就是200公裏,就像無加油機輔助的戰鬥機,計算作戰半徑的方法一樣,超過這個活動半徑,基本上意味著沒法再回到出發地點。

    

    但是,他不覺得200公裏的作戰半徑有什麽問題,因為在他看來,200公裏已經足夠了。

    

    不過他確實是在按照“用戶第二輛車”的標準,來定義這200公裏,如果用第一輛車或者唯一一輛車的標準來看,200公裏是遠遠不夠的,翻一倍也是遠遠不夠的。

    

    這就是埃隆馬斯克創立特斯拉初期的思維誤區。

    

    他覺得,特斯拉的成本很高,造出來一定是中高端車型,對喜歡開日係轎車或者美係皮卡的北美用戶來說,絕大多數人都消費不起,而能消費起這輛車的人,家裏至少有一輛車打底,甚至有可能是多輛車。

    

    在這樣的情況下,200公裏的“作戰半徑”足夠了。

    

    而且,美國本身就是長在車輪上的國家,汽車普及率位居世界第一,他們動輒就開車跨州旅行,每年可能都要去幾次拉斯維加斯、去幾次迪士尼、去幾次國家公園,在這樣的需求下,如果隻有一輛車,400公裏的“作戰半徑”也不夠。

    

    畢竟燃油車的理論作戰半徑是無窮盡的,加滿一箱油不過也就五分鍾而已,純電車怎麽都不可能比得了。

    

    所以,特斯拉在他眼裏,就不是一個要麵對所有汽車用戶的產品,能吃下高端用戶市場,就已經很厲害了。

    

    可是他又不知道該怎麽跟李牧說自己的看法,他怕李牧對這件事的定位太高,高到超出這件事本身的實際能力與意義。

    

    看著埃隆馬斯克欲言又止的樣子,李牧認真的說:“埃隆,我們一起做事情,你就不要再帶著創業者的思維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