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啞巴當首富

第608章 年貨票(1/3)

    一九八零年十二月三十號,冬月二十四,宜訪親友。

    老六告別了小柳,帶著小於和小張從啟德機場飛到申城。老趙留在香港組建安保公司。

    距離春節還有三十六天,國內這會兒已經到處洋溢著過大年的氣息了,大人孩子的身上都開始帶著一種期昐,對新年的向往和喜悅。

    其實一切都還是老樣子,並沒有什麽變化,但就是能感覺得出來一種和平時不一樣的氛圍。這就是傳統。

    心急的人家已經開始拆洗被褥,難得的清理一下家裏的衛生,準備硝肉和雞鴨,魚,鰻鯗和湯圓,花生糖。蛋餃是現吃現做的,不需要提前準備。

    申城人也吃餃子,不過在這個年月並不常見,屬於奢侈食品。

    百貨公司已經開始銷售春節的針對商品,不過這些商品需要專門的‘年貨票’才能購買,票據分大戶和小戶,大戶是指五人以上的家庭,小戶是四人以下。

    家禽,蛋品,海味,海帶,幹果,幹菜,味精,大水果小水果,蜜餞,白酒黃酒啤酒,年糕,都是憑票定量供應。票據遺失不補。

    新年要貼年畫春聯,要更換日曆本(年曆卡),要準備紅包。還要準備串親戚的禮品,奶粉,麥乳精,煙酒和糖,高級一點的有水果和蜂王漿,糕點。

    浴池在年前是最繁忙的地方,人們都會趕在年前洗一個澡,把自己搓洗的清清爽爽的,好搭配為過大年準備的新衣服去串門子。

    大姑娘小媳婦兒們會在家裏用火鉗給自己燙個頭,抹上幽香的發蠟。用火鉗燙頭是個技術活,是老申城人的獨門絕技。

    每到這個關節,申城的拐街巷弄裏麵就會出現一些神秘人,他們挎著蒙得嚴嚴實實的籃子,用粗布包著腦袋,或是慢慢走動,或是站在哪裏不動,也不言語作聲。

    不時的就會有住家老太太湊過來壓低了聲音和他們嘀咕一會兒,一邊觀察四周一邊鼓鼓搗搗的交換些東西,或者沒有談攏的,扭頭走開。

    這些人就是流動的黑市了,可以從他們手裏交換一些票據,或者用多餘的票據換一些實用的東西,過年的東西。糧票,布票是主要的交換項目。

    他們也賣不太好搞的緊俏物資,像衣架麵盆,雞蛋,甚至老母雞。不過價格就會貴很多,申城黑市的老母雞價格曾經達到過五十塊錢一隻。

    換算一下,那會兒的五十塊錢,怎麽也能頂到現在的一千塊了,基本上都是一大家子十幾口人湊出來,也不知道一個人能吃上幾口。

    這會兒申城人過年大多也是穿媽媽牌新衣的,所以一到年關布票就成了俏手貨,全要依賴於這些行走的黑市來滿足家庭的需要。

    這種交換並不存在等價的問題,除了糧票都是要看緊俏的程度,一時一價,交換雙方滿意了就是。

    這個時候家裏是女孩兒的,孩子少的就很得意了,總是能節餘下來不少的糧票,可以隨意的換換換,過一個肥年,連大人都能做一身新衣裳。

    黑市這東西這會兒已經存在了很久了,至少有小二十年的曆史,是在物資的短缺和憑票有限供應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勾當,屬於民不舉官不糾的事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