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啞巴當首富

第537章 路邊攤,廣陵飯店(1/3)

    生煎包子攤這裏很熱鬧,熱氣騰騰的,穿著白衣服戴著白套袖的工作人員頭也不抬的忙著,買包子的人排著隊,一邊歡聲笑語的議論紛紛。一句也聽不懂。

    老趙往兩旁胡同裏看了看,然後讓小於他們幾個陪著老六等在一邊,他自己過去排隊。

    這會兒不是飯點,其實一共也沒幾個人,也就是十來個人的樣子,其中還有湊熱鬧的,有買了兩個生煎小口啃著在這顯擺闊氣的。

    申城人其實大部分日子過的都是比較拘謹的,這邊普遍性的工資都不高,但生活成本不低,所以就養成了算計的性格。用關外話來說就是摳搜。

    買兩個生煎,買兩塊煎刀魚,這就是挺牛逼的生活了,必須得在街坊四鄰之間顯擺顯擺。這是真事兒。在這邊看有人拿著塊刀魚一啃半天吃的津津有味兒一點也不奇怪。

    飯店也摳,和北方大盤裝菜不同,這邊都是小盤子,那菜都能論根數。這是這座城市的特性,他們自己管這叫精致。

    家家戶戶屋子裏都擺著尿桶,連洗澡換衣服都要跑到街上去,還非要保持著一副小資的派頭。就不用提一直到兩千年前後才漸漸消失的全露天廁所了。

    這種露天攤子都是公家的生意,街道啊,居民組啊,飯店啊,糧食局,商業局,各個部門的都有,一般都是定點定時銷售。

    雖然申城發展的比較早,但他的私營經濟出現的卻相對要晚一些。這座城市從某種意義來說,其實是保守的。

    申城人沒有包子的說法,都叫饅頭,外地人冷不丁的過來聽著看著就會有點發懵。生煎包在這裏就叫生煎饅頭,小籠包是小籠饅頭。

    其實這個還真是我們的傳統叫法,源自於偏居臨安的南宋。

    隊伍排的很快,一般都是買兩個四個,買八個就是大戶頭了,這東西一鍋能煎出來七八十個,所以很快就輪到了老趙。

    老趙看了看煎鍋裏麵,扭頭看了看老六這邊:“要不,先來五十個吧。”

    “你儂鄉偶十個饅頭是吧啦?”

    老趙點點頭,伸出手摣了摣手指:“五十,五十個。”

    “偶十個不好算的啦,偶十二個好不啦?”

    這邊的生煎饅頭是四個算一兩,五十二個正好是一斤三兩,其實半兩也沒什麽不好算的,天天就是半兩賣的多,這個估計是看到大客戶了,能多賣兩個就多賣兩個。

    老趙點頭答應下來,多兩個也就是一口的事兒,無所謂。這生煎包子的個頭可不大。

    這東西在這個時候已經算是輕奢食品了,一兩四個要兩塊錢(有一塊多的,也有三塊的),算是很貴的。

    申城這會兒一張大餅四分錢,一根油條四分錢,麻花五分,陽春麵八分一碗,菜湯麵一毛五,吃一頓涮羊肉才三塊錢。這麽算一算,吃生煎還是有點肉疼的。

    邊上嘮的熱熱鬧鬧的大哥大姐姐們都收了聲,一個一個打量著老趙,感覺讓這個外地鄉下人給搶了風頭,有些不服氣,可這個臉麵又爭不回來,一時間空氣就有點凝固。

    老趙交了錢和糧票,幫著師傅用牛皮紙小袋子裝包子,一個小袋子能裝八個,二兩。

    申城人吃生煎講究是配上一碗高湯餛飩,但是露天攤子沒有這個條件,這裏連桌子都沒有,就在邊上擺了一台冷飲機,搭配著橙汁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