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啞巴當首富

第532章 三大優勢和功能區(1/4)

    吳大秘皺了皺眉頭:“你那是,什麽眼神兒?”

    “那就看你怎麽理解了,”老六搓了搓下巴:“總體來說,申城有三個優勢。”

    “哪三個?輕工業?商業,旅遊?”

    老六歎了口氣,這就是這會兒申城市府大秘的認知,說明整個申城包括上麵大概其也就是這麽個樣子了,難怪一搞扯就整了十多年。

    “第一,是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老六伸手比了比:“申城畢竟是西方洋人開辟出來的現代城市,十裏洋場世界聞名,還有這些難以複製的建築群。這是最大的優勢。

    第二,是海洋。申城守著長江入海口,上通巴蜀,下連海外,這種地理優勢是全國唯一,世界上也相當少見。

    第三,老申城可不隻是十裏洋場,當時還是遠東的金融中心,貿易集散中心,而當年的那些銀行,洋行至今都還存在,都還是一方大亨勢力。這也是申城不可複製的優勢。”

    吳大秘聽的手中筆都停下了,抬頭目瞪口呆的看著老六,萬萬沒想到老六所說的申城三大優勢事實上和現在的申城可以說一點關係也沒有,但又感覺好有道理。

    一直以來,申城都是國家對外和接待外國友人的窗口,即使是前麵那十幾年也沒有改變過,而且申城一直是由上麵的大佬直接負責。

    七七年決定改開以後,申城毫不意外的成為首批改開試典城市之一,並肩負著打開局麵的任務。

    申城這邊自然也是倍感艱巨,兩個大院兩位老板以下,各個部門單位都在冥思苦想,琢磨怎麽建功立業,可惜就是怎麽也想不出辦法。

    最後,還是商委那邊給出來的意見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就是建立虹橋貿易區,發揮申城外貿的優勢,深挖海外船運,總之就是想在海外貿易上打開局麵。

    但是這個貿易區的名稱肯定是不可能獲得通過的,於是就有了虹橋經濟開發區這麽個名字,準備在西郊靠近機場那邊,劃出一塊地來試一試。真的隻是試一試。

    這個開發區從七九年開始規劃,方案搞了三四年才落實,最終地塊麵積零點六平方公裏,還要分批投建,其實就搞了天山路沿線那麽一小塊。

    整個開發區就是準備以貿易拉動發展,開拓海外資源,包括利用原有資源發展外事區,外貿以及展覽區。

    說簡單點就是,利用申城對外政策的優勢,強化海外各國的關係:快來呀,我這準備好了土地和政策,來這邊蓋個房子吧,風景好氣候好,有現成的展覽館,保你客源滾滾發大財啊。

    沒錯,這個貿易區一開始的目的就不是把自己的東西賣出去,而是想方設法讓外麵的東西擴大進來的數量,穩固進來的通道,幫助友人們賺錢。

    圍繞著這個主題,一搞就是三十年。成不成功嘛,也就是那樣,反正房子確實沒少蓋,核心就是做好做強針對老外的各方麵的服務。

    包括給各國劃地修公園什麽的,建外銷房,搞洋人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