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啞巴當首富

第527章 意氣與日爭光輝(1/3)

    老六不會說申城土話,但是聽得懂一些。

    吳大秘笑起來,抬手在老六肩膀上拍了一下:“也就是你,說到這些事兒還有心情開玩笑。不過也不奇怪,你腦子裏是真有東西,也有這個實力。”

    “你們調查我了?”老六看了吳大秘一眼。

    吳大秘點了點頭:“你以為那個工作證那麽好拿?不說祖宗三代,起碼你這輩子是清清楚楚的。”他笑著伸手拍了老六一下:“開玩笑,隻是確實對你在香港的相關產業做了一些調查。”

    這個是必然的,老六早就有這個心理準備了,當初在中環買大樓也是有這方麵的想法在裏麵的。實力嘛。包括後麵電視台的收購。

    主要還是這會兒機會太多,正是處於英資撤往幕後,白手套們還沒成長起來的階段,到處都是漏洞和空子。當然了,所謂漏洞和空子也不是誰都能發現誰都能鑽的,老六畢竟是在作弊。

    這裏麵還有一個情況,就是當地政府和資本,住民之間是不同層麵,相交但不相融,這也是一種特色,不說涇渭分明吧,那也是格格不入,各有訴求,所以中間難免就有漏洞可鑽。

    說穿了還是身份問題,英國人從來也沒把港島當做國土,隻是一個吸血的殖民地區而已。大家都隻關注自己的利益。

    “調查就調查吧,也沒有什麽見不得人的。我還行吧?算不算實力派?”

    老六的情況不怕查,誰查都不怕。他最敏感的東西在國內,但想查的話需要經過汽車廠,也不是那麽好查的,地方上級別不夠,上麵又不會關注。

    這個年代不僅僅是信息傳遞慢,信息隔離也是相當嚴重的,很多方麵都還沒有建立健全,行政程序多且複雜,各行其事。而且全社會上下的關注點都是在政治層麵。

    再說老六也沒有什麽過格的地方,行為是政策允許的,有汽車廠的授權,頂多也就算個漏稅。這會兒這個根本不算事兒。

    雖然個稅早早就有了,但一直是被忽略的部分,這會兒的主體還是全民和集體企業,個體戶都還沒正式進入納稅序列呢。

    這會兒的個稅主要是針對作家,著作人以及其他因為出版而產生收入的人,起征點定的相當高,八百塊,超過八百塊的部分才開始收稅。

    大部分人可能不懂這個八百起征的概念,這麽說吧,當初製定這個標準的時候,國家最高工資才三百四十五塊錢,五六年調整以後一級工資是五百九十四塊。

    當時隻有少數的作家,著作人和版權人才有可能達到這個收入,事實上,這個標準就是按照偉人選集的稿費定出來的。

    那個時候八百塊錢的購買力,放到現在妥妥的小十萬。

    然後這個標準一直執行到了現在,從來沒有改變過,個稅起征點都近萬了,苦逼作者還是八百塊開始交稅,好在後來又有了退稅政策,這才能混一碗稀飯喝喝的樣子。

    “實力派?”吳大秘愣了一下,匝摸了幾秒鍾:“嗯,這句話精僻,你就是實力派,比我們想像的更有實力。那我算什麽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