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門漏

第379章 漲壺(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要不咱兒把它鋸開算哩!”一旁的千條叔琢磨著說道。

    “鋸開?那不中,萬一壞了字兒就啥都不是哩!”祥子叔微微一愣,隨後馬上拒絕了千條叔的這個提議。

    “那你說咋弄?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千條叔拍著手朝著祥子叔抱怨著。

    一旁的祥子叔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過了好一會兒,方才開口說道:“咱們可以用漲壺的法子把它給漲開!”

    漲開?

    姑父還是頭一次聽見這個詞,不禁疑問,這漲壺是什麽意思?

    如何漲?

    祥子叔說,這漲壺也叫作脹壺,簡單的來說就是用黃豆裝滿水壺,然後緊線捆身,溫水澆灌浸泡,之後黃豆膨脹,硬生生將這壺脹開,如此便是脹壺!

    聽到這番解釋之後,姑父整個人都愣住了,這好端端的壺怎麽非要弄壞?

    是不是腦子有毛病啊?

    祥子叔說,鋦紫砂壺是非常講究的和有門道的,這一類的工藝到現在幾乎已經失傳了,具體的步驟是:鋦紫砂壺一般1厘米有3個鋦釘最為適合,鋦釘要根據茶壺的裂紋形態來打製,最小的鋦釘隻有2毫米,鋦釘的大小、排列及鑽孔的深淺都有嚴格的講究,一般鋦匠都有3到4種規格的鋦釘,有些紫砂壺的質量不好,壺壁不一樣厚,最薄處隻有1毫米,釘眼的深度就要控製在0.7毫米,有時可能會被打穿,不過沒關係,隻要把鋦釘的腳加長,在壺內鉚上,這樣既不漏水,還增加了鋦釘的抓力。

    紫砂壺是泥土燒成的,脆而易碎,弄碎後形狀不一,還經常出現像刀口一樣的斜叉斷口,為了避開壺壁的最薄的斷口,就要增加鋦釘的長度。

    紫砂壺鋦好後,還要用鐵末或石灰(石膏或油灰)抹縫,這樣是為了增加鋦釘的牢固程度和堵一些缺瓷的裂縫,以防漏水,不過隻要茶壺沒有缺瓷的地方,就不用抹,畢竟鐵末和石灰 (石膏或油灰)影響茶壺的整體美觀。

    茶壺有一點漏水或滲水,也不用抹石灰,泡上一段時間的茶,茶鏽自然就會把滲水的地方堵上,這樣茶壺上的裂紋,就會讓茶鏽加深,反而增加了美感。

    明清時代,有些人開始,把品相完好的紫砂壺特意裝上豆子,再倒入水撐裂,請鋦匠鋦好,有時還要鋦出特定的圖案來,以此來把玩和炫耀。

    明末周伯高就是這樣的人,他在《過吳迪美朱萼堂看壺歌》中說: “供春、大彬諸名壺,價高不易辨。予但別其真,而旁搜殘缺於好事家,用自怡悅。”

    看來,玩殘壺的人自古就有。

    當你把一把新鋦的紫砂壺,養到鋦子和茶壺融為一體的時候,看到壺上的鋦子,不在是獨立多餘的時候,而就是壺本身一部分的時候,那時的鋦釘給紫砂壺,所平添的幾分古樸,在心中的感覺,別有一番韻味。這時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殘不失其真,殘不失其美,殘不失其珍,殘不失其值。”

    姑父在聽後那是大為驚歎,沒想到這東西竟然還有這麽多的道道,好好的紫砂壺還要再弄壞再修複,用我的一句話總結那就是吃飽了撐的。

    但能流傳下來就有流傳下來的道理,這玩意兒,姑父說也可以算是一種玩物喪誌,當然,就有人喜歡,你也沒辦法。

    可是一旁的老常熟在聽後,卻是眯著眼睛發出了質疑:“老徐,這漲壺一般可都是紫砂壺哩,這瓷的能中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