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來誰著史

第五百三十四章 奏事(2/2)

    “回陛下,造幣局已製銅圓百五十萬,及至年底,可得二百萬不在話下。”

    二十塊銅圓就合一貫銅錢,可一枚銅圓的用料和造價遠沒有五十枚銅錢來的昂貴。甚至它都沒有十枚銅錢的價值高。

    按照常理,這種錢在市麵上根本就沒法流通的。百姓們從心底裏是不接受這種貨幣的。

    他完全就是政府對民間錢財的掠奪。

    就像宗澤前麵提到過的崇寧重寶。

    由蔡京主持的崇寧重寶,一錢當十錢用,是趙宋曆史上第一枚折十錢。

    可它的實際價值呢?隻能定的兩枚銅錢而已。

    所以,崇寧重寶一經麵世就惹得下罵聲一片,民怨沸騰。不止叫徽宗朝經濟陷於混亂,百姓和商家也均不願接受崇寧重寶,最後,隻能由當十降至當二使用。

    而現在趙構的心更“黑”。

    一枚銅圓重隻七錢,造價也不過七八錢,卻要當五十錢來用,這絕對是要搞事情!

    這就是在拿自己的聲望來做一次試探。看現如今的大宋帝國,究竟能不能拿國家的信譽值來當錢花!

    畢竟後世的鈔票可都是跟金銀貴金屬脫鉤的!

    其能不能當錢花,與政府銀行裏的儲備金完全沒關係,看的都是政府的信譽。

    趙構在第一次提出銅圓這一概念的時候,那是遭到了內閣的堅決反對。

    崇寧重寶的教訓可就在眼前。

    蔡京的名聲之所以那麽的臭不可聞,與這款折十錢有著很大的關聯,是重要原因之一。

    現在趙皇帝要重蹈自己老爸的覆轍麽?

    大臣們那一個個堅定的態度,至今都還在趙構的眼前。但最後他們還是被趙構服了。

    他舉出了一個叫滿朝大臣無法反駁的例子——紙鈔!

    別覺得這兩者間有什麽不相同,實則他們不都是在拿國家的信譽背書麽?

    把銅圓看做一種金屬板的紙鈔,一切不都順理成章了嗎?

    而且趙構隻給造幣局準備了不多的一些原材料,頂多能製造二百一二十萬枚,從總價值上將,也不過是一萬萬錢出頭,換算成貫就是十萬貫多點。(宋朝一貫770錢,這裏一律按1000錢算)

    這麽一看,是不是就覺得很少了?

    這就是一個試水。

    看真實的效果如何,然後再做決定。

    而要是效果很不錯的話,那今後當五十錢的銅圓,當一百錢的銅圓,當十錢的銅圓,就都可以大批上市了。

    錢荒這玩意兒也就距離大宋距離中原更加遙遠了。

    “民間的化銅私鑄問題還是一大關鍵。”七倍的利潤,這是能叫所有人都瘋狂的。而銅錢這東西本身就容易仿造,朝廷的錢模再是精細精美,鑄造工藝再是高超,隻要是有利可尋,那就攔不住私鑄錢幣的出現。

    但這是在從朝廷口中搶食!

    “現在情況怎麽樣?”

    “老臣不敢民間已經禁絕私鑄。再是嚴刑厲法,處置的再從重從嚴,也總會有人鋌而走險。但朝廷對私鑄的態度始終如一,各地方官府對此事也重視有加,這幾年來已經有上千人腦袋落地,數倍於茨人流配邊塞。百姓們對此事屢有耳聞,豈能不警惕在心?

    老臣想,零星或許還有,但成規模者是斷然沒有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