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來誰著史

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臣(2/2)

    但趙構當初作出這樣的決定時,那可也是承受著巨大的損失的。

    沒有了趙宋官府的‘壟斷’,少鐐買高賣這道手續,利益損失就是以百萬貫計的。

    可現在隨著中外貿易的不斷繁榮,尤其是南洋開發後,隻憑進出貿易關稅,年金額竟然就能高達千萬貫,這是宗澤當初萬沒有想到的。

    作為趙宋帝國的首席大臣,作為一個國家的宰臣,宗澤年紀是大了,可眼睛一點也不花。

    他很清楚巨大的出口貿易給整個帝國帶來的效益。

    一個銅子握在手裏不花,那永遠都隻能是一個銅板,可當它流通起來後,在社會上所能帶起的能量,那就能把它的本身價值放大十倍——

    這是21世紀任何一個合格的高中畢業生都能明白的道理。

    這幾年趙宋的對外出口額不斷擴大,從傳統的絲綢瓷器,到後來的筆墨紙硯、藥材、鐵鍋和五金器材,以及漸漸打開了銷路的茶葉,那對內的巨大催動作用,他都看的清清楚楚!

    要全麵的談論起海貿發展,其背後產生的那些推動作用,也該涵蓋其中才是。

    不過在趙構這兒,那些都是不需要再訴的了。

    “銀行呢,現在發展的又怎樣了?”

    佐渡島的金銀礦已經在開采中了,趙構也已經吩咐人去鑄造金銀幣。然後按照現在金銀與銅錢的比值,直接當俸祿分發了下去。

    但這隻是一個不怎麽起眼的配套措施,從某種程度上能緩解一點“錢荒”的壓力,對比銀行對趙宋朝堂的最大作用——錢鈔來,根本不值一提。

    對於朝堂上的大部分高層官員們來,銀行在他們眼中那就是一個無中生有的工具,一分的儲備金,很輕易的就能印出兩分、三分的鈔票來,甚至不計後果的話,印出十分也不稀罕。

    它能輕易的把朝廷財政上的窟窿給填補了,它能輕鬆的為朝廷解決錢財上的所有後顧之憂。

    與之相比,金銀幣不過是個新鮮的玩意兒罷了。

    可銀行在趙構的計劃中,卻是一國經濟中最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機構。

    對比銀行印鈔票的超能力,趙構更希望看到它在社會經濟中的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和信用創造職能。

    這兩年他一直都在這點上努力,通過儲備利率將社會上的閑散資金集中到銀行,再通過資本的放貸業務,將有限的資金投向各個需要的經濟領域,以實現對經濟活動的多層麵的調節。

    而且通過水印和微雕等技術手段,實現了某種程度上的絕對保密。遠程匯票業務也隨之展開。

    在趙構的理解中,這種業務能很大的推動商業發展。

    想想看,遠程的商貿往來,帶著大量的貨物與銅錢,雙方交易多不方便,多不安全?

    要是有匯票了,隻需要支付不高的手續費,就能異地取款,安全到家,多好?

    但事實卻是,這項業務發展的聽不順利的。

    從今年春後開始推出,到現在都已經半年多時間了,發展速度遠比他想象的緩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