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來誰著史

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3/4)

    李自成近兩年為甚能混的風生水起?不是因為李岩紅娘子率軍投效於他,那夫妻才有多少人馬?而是因為偌大的中原饑民遍地,餓殍遍野。

    

    李自成本身名望就不弱,又有在中原名聲響亮的地頭蛇李岩紅娘子襄助,隻需要振臂一呼,多的是人相隨。實力眨眼即複!

    

    反倒今年,別地不說,隻言齊魯地,是時來運轉還是怎的,今歲旱情已然大有緩解。

    

    而登萊之地靠海,海『潮』起落,海岸上總能撿些吃食。這幾年裏不知道有多少難民湧了過來。雖然有很多已經返鄉,但滯留這裏的難民流民還是數以萬計。

    

    鄭家若要遷運難民流民南下,去開拓大員,那還解了登萊官府的一大難題呢。

    

    這可比他早前設想的要好多了。

    

    登萊之地近渤海,為京師海上門戶,鄭芝龍偏水師了得,曾櫻還真擔心後者瞧上了登萊之地,要在這兒落腳,那一旦有變,對津京可都是一巨大的威脅。

    

    作為大明朝的登萊巡撫,曾櫻是對大明忠心耿耿的,從沒想半道跳船。但在遷運流民難民南下事宜上頭,他卻是一百個配合。這對登萊對大明皆是好事。

    

    三日後,就在蓬萊閣,曾櫻私下裏宴請了登萊兩州知府,登萊總兵等一幹人。鄭森作為隨侍晚輩跟著出現在蓬萊閣內。但包括沈廷揚在內的登萊知府、總兵等又豈會真的將鄭森視為小孩子?

    

    不看在曾櫻的麵子,也要看在那早已經送到他們府上的厚禮的麵子上不是?

    

    “大員位在澎湖東南百裏處,方圓與登萊仿佛。距漳、泉止兩日夜程,地廣而腴。西部沿海尤甚。東部則是高山密林,多有生番出沒。我父早年曾遷移閩地難民數萬於島上,立有大小十餘城鎮,至今十餘年,已然大安。”

    

    鄭森說話時候臉『色』有些發紅。

    

    在座的一群人也都微微一笑,子為父隱,很正常麽。

    

    天啟六至七年(1626~1627年),閩南發生嚴重旱災,遍野赤土,許多地方連草根樹皮都被吃盡。

    

    鄭芝龍便利用此機會,自率船隊襲擊閩地漳浦,劫掠金門、中左所(廈門)和粵東靖海、甲子等地,不久又回師八閩,再犯泉州、廈門,襲銅山,陷舊鎮,擊敗金門遊擊盧毓英、八閩總兵官俞谘皋的進剿,縱橫東南海上,聲勢所向披靡,官兵疲於奔命,莫可奈何。奔襲中,鄭芝龍等還招撫了泉州饑民數萬人赴台拓墾,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沿海饑民及無業者競往投靠。到現在這些人也在為鄭氏年年繳納著錢糧賦稅。

    

    而且這一舉措還始終在持續。哪怕鄭氏集團對大員的重視已經不複從前,但每年還是有不少移民被送去大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