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口才

第六章 社交口才:運用心理策略破解尷尬局麵(1/4)

    在社交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尷尬問題,比如有時候自己說出來的話別人不願意聽,或者是產生了不理想的會話效果。一旦陷入尷尬局麵,就會影響彼此之間的感情或者不利於事情的發展。因此,盡量避免語言的尷尬,也是我們在日常會話中的必修課程。

    遇到難纏問題,不妨把意思模糊一下

    模糊語言是一種十分高超的語言藝術,它指的是運用一種不確定的或者不精確的語言進行交際的方法。在我們的聊天過程中,適當地用模糊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往往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當我們在看望某個病人的時候,我們會對他說:“你一定要好好地養病,這樣,你的身體就會慢慢地康複。”我們和病人都不知道“慢慢”指的是多長時間。是一個小時、一天、一個星期,還是一個月?這無法由我們來決定,也不必由我們說清楚,但是我們要表達關心的意思,並且應說服病人安心地養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隻能用這種模糊性的詞語,才能達到效果。

    如果你請一個人在會場中找你的朋友,你告訴他你的朋友具有以下特征:身高185厘米、腰圍70厘米、肩寬37厘米,戴一副450度的近視眼鏡,等等。你認為他能夠找到嗎?但是,如果你換一種方法描述,你用了比較模糊的字眼,如高大、大眼睛、濃眉、卷發等,這樣效果會不會好些呢?

    模糊語言的運用,通常體現在回答問題上。問題的提出者往往提出一些隨機性非常強,並且包含的內容極為廣泛的問題,使你不能準確回答。尤其是那些你不能直接回答,但是又不得不回答的問題,就需要用模糊語言進行回答。

    某公司的經理說:“我們公司的絕大多數年輕人都是工作努力、積極上進的,但是還有個別的人並非如此。”這裏的“絕大多數”是一個模糊的詞語,因為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字來說明什麽是“絕大多數”。這是一種可以伸縮的判斷語,既保存了大部分人的麵子,同時也對那些“個別的人”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模糊語言的特點是模糊、似是而非。一方麵,它令人捉摸不透說話內容的真正內涵;另一方麵,因為沒有具體的指向,因而就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變通性。當遇到一些在一定條件下不能解決的事情的時候,它可以變不可能為可能,使不相容的問題變得相容和一致。

    必須要注意的是,模糊語言隻是為了增強語言的適應性、靈活性以及生動性才出現的,它隻是語言表達方式的一個重要的補充,而不是主體部分。一般情況下,我們還是要盡可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最後,在運用模糊語言時,還必須注意以下事項:

    (1)模糊的語言並不是含糊其辭,而是故意這麽做的。它的使用具有目的性。

    (2)在使用模糊詞語的時候,一定要遵循適度的原則。

    (3)不要使你的話有歧義或引起誤解,不要傷害到別人。當然,我們也要注意運用模糊詞語的不同場合。

    (4)運用模糊的言語要做到簡潔明快。模糊語言並不是重複囉唆和刻意地繞彎子。

    自我解嘲是化解尷尬的高明手段

    尷尬是在生活中遇到處境窘困、不易處理的場麵而使人張口結舌、麵紅耳赤的一種心理緊張狀態。在這種時候,人的感覺比受到公開的批評更使人難受,會引起麵孔充血、心跳加快、講話結巴等。

    想象一下,當你正在眉飛色舞地向你的朋友講述你怎樣從池塘裏釣上兩條大魚時,而你的妻子卻在一旁插話說:“別聽他的!他釣了兩天,一條小魚的影子都沒見著!那魚是他花錢買的!”

    你正在和新結識的女友吹噓:“我最近拍了一部戲,這是我頭一次獨立執導,故事非常精彩,上映後一定會引起轟動。”旁邊卻走過來一個朋友說:“姑娘,別聽他瞎編,他哪是什麽導演,隻是個場記而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