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心理學

第12章 戴上“傻人”麵具,大愚者最容易生存(2/5)

    有些人表麵上看起來很糊塗,但他們心中絕對能看清形勢。正如王梅明明認識老教授所養的魚,卻裝傻充愣,不過也正因此才打開了老教授的話匣子,緩解了緊張的氣氛。試想,如果劉麗說出自己見過的話,那麽接下來三個人或許依舊在那裏麵麵相覷,不知說些什麽好。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句話絕非是文人憑空臆造,而是智者對紛紜經世的總結。生活中,你若凡事都斤斤計較、凡事都要弄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麽長此以往,隻會令自己疲憊不堪。世間萬物並非如溪水般清澈見底,人之見地亦不可能完全統一,待人、遇事有時不得不“糊塗”一些。

    糊塗是一種氣度,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人們都喜歡與簡單、老實的人交往,因為與這樣的人交往會使人備感輕鬆,不用耗費心機、防範戒備。回想在日常生活中,但凡大受歡迎之人無不是糊塗在臉上、智慧在心中。隻有愚人才將聰明表露在外,而“糊塗一張臉,聰明一顆心”才是智者的處世之道。

    一朝之念不能忍,鬥勝爭強禍不少。忍氣不下心病生,終生將你苦纏繞。讓人一步又何妨,量大福大無煩惱。

    寬容忍讓,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正如俗語所說“得饒人處且饒人”“退一步海闊天空”等,均是這種美德的體現。然而,在當今社會競爭意識的猛烈衝擊下,中國人傳統的忍讓哲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人和人之間相處,難免會產生一些摩擦和磕磕碰碰,自己的自尊心和切身利益也難免會在無意或有意間受到他人的傷害,而此時持什麽態度,則反映出一個人的品德修養和胸懷肚量。

    韓明通過層層選拔,終於得到了一個自己滿意的職位。一天,公司洗手間的馬桶壞了,因為韓明是公司裏的小字輩,又是新來的員工,於是他義不容辭地幫忙修理,同事們都對勤快的韓明豎起了大拇指。可是,這個馬桶老出問題,韓明一次次地修理,修到最後韓明也有點兒不耐煩了,索性就不再理會。然而同事們卻總會大喊:“韓明,馬桶壞了,你趕快去修一下呀!”“韓明,怎麽搞的,馬桶壞了你也不去修?”時間長了,韓明覺得自己委屈至極,難道自己是來公司修馬桶的嗎?

    有一天,同事又喊韓明去修馬桶,韓明積壓在心中的怒火突然爆發出來,一邊將手中的筆狠狠地摔在桌子上,一邊憤憤地朝喊他的同事說道:“我不是馬桶修理工,以後別再叫我修馬桶!”韓明的激烈反應讓同事們有點兒措手不及,對他的熱心腸的印象頓時蕩然無存。在這之後,韓明雖然感受到同事們對自己多了幾分“敬畏”,但同時也感到同事們與自己的距離越來越遠。

    其實,即使韓明修理馬桶,同事們也不會輕視他,反倒是他對委屈的發泄,讓同事們瞧不起。同事們頻繁叫韓明修理馬桶似乎隻是一種習慣罷了,韓明根本不需要心存芥蒂。此外,韓明還踩踏了職場的雷區,即肆無忌憚地向同事發泄委屈。同事之間不比家人和朋友,關係複雜,言辭上稍有得罪就可能為自己今後的工作帶來麻煩。試想,如果韓明能夠適時地忍讓,就不會給同事們留下一個小肚雞腸的印象,也不會遭到同事們的排斥。

    下麵我們再來看看另一位職場新人的故事:

    付研是公司新聘任的總經理秘書,這天,付研去總經理那兒取文件。“總經理,您好,昨天我交給您的文件簽字了嗎?”付研小心地詢問道。“什麽文件?我怎麽沒有看見,你這個秘書是怎麽當的……”可能此時總經理心情不好,把付研數落了一頓。付研心中嘀咕:“我把文件交給您的時候,副總也在,我們都看見您將文件放在桌子上了。”付研本想把這話說出來的,但她還是硬生生地吞回肚子裏。她平靜地對總經理說:“對不起,我現在回去找找那份文件。”於是,付研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把電腦中的文件重新調出來再次打印。當付研再把文件放到總經理的麵前時,總經理連看都沒看就簽了字。

    付研是在總經理的身邊幹得最長久的一位秘書,公司裏的人都覺得付研很能幹。其實,付研要是忍受不了委屈,非要事事和總經理辯個清楚、論個高下,可能早就離開公司了。

    讓步是一種智慧,屈服是一種手段。世上之事,沒必要都爭個水落石出。如果你分毫不讓,一味地據理力爭的話,那麽即使占了上風,也不算是真正的冠軍,起碼你缺乏那份寬容的氣魄。而且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事,不可能每次都占據上風,總有不得不讓步、不得不屈服的時候。在這一點上,故事中的付研就是智慧的。

    人在社會中,注定要學會忍受、學會退讓。有時候,能不能獲得生存的砝碼,全在一個人的態度上。讓步與屈服並非就是妥協,因為人生不可能永遠都執著,過分的執著必定會使人走進死胡同。從一定意義上說,不懂得退讓,也就難以進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