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豪門棄少

第677章 淩霜月的眼神(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淩羽眉頭一皺,問道:“你為什麽如此確定?難道我淩家大少爺還戴不起老提油的料子?”

    “我絕對不會看錯,凡是經過我手的東西,打眼是不存在的。”沈浪說道。

    見沈浪這麽自信,淩羽的眼眸中,卻是閃過一絲怒意。

    因為,沈浪的判斷,是正確的。

    淩羽這塊隨身攜帶的玉佩,的確是新提油的料子,而非老提油料子。

    “嗬嗬,說說你的理由。”淩羽冷笑。

    “理由嘛,很簡單,你這塊玉佩是唐代的古玉,當初的技術還不成熟,學界普遍認為,自宋代開始才有了提油這一作色工藝,隻是不見時人文字資料的記載。老提油一詞,最早還是出現在,清代嘉慶道光時期的玉器鑒賞家,陳性的《玉紀》一書中。而你這塊玉佩的提油作色,是清末後補的,工匠技術一般。”

    沈浪的解釋,讓淩羽倍感驚訝。

    淩羽萬萬沒想到,沈浪竟然連這些非常細節的地方,都能看得出來。

    本來想給沈浪來個下馬威,結果沈浪還真的對玉器和提油作色這項技術,有著一定了解。

    而淩霜月,則像是找到了一位紅顏知己。

    “你說從宋代開始就一定是宋代開始?這是你瞎編的書吧。”淩羽還是不想讓沈浪在他麵前出風頭。

    沈浪繼續說道:“圖書館可查,書中記載:更有宋宣和、政和間玉賈贗造,將新玉琢成器皿,以虹光草汁罨之,其色深透,紅似雞血,時人謂之得古法,賞鑒家偶失於辨,或因之獲重價焉。此等今世頗少識家,呼為老提油者是也。”

    沈浪將《玉紀》中的原話,原封不動道出,一字不差。

    淩羽臉上的表情,再是一變,他也沒想到,沈浪竟然這麽變態,連原文都一字不差的記住了。

    “同時,在這本書中,陳性也對新提油進行了表述,他說,玉工每以極壞夾石之玉染造,欲紅則入紅木屑中煨之,其石性處即紅。欲黑則入烏木屑中煨之,其石性處即黑,謂之新提油。”

    沈浪說完,那淩霜月,便秀眉一皺,紅唇微張說道:“沈浪,你也讀過《玉紀》嗎?”

    “讀過。”沈浪平靜應答。

    何止是讀過,還能倒背如流。當初崔老鬼師父,對他可是極其嚴格的,熟讀並背誦各種古籍,都是常事。

    而那淩霜月,像是找到了知己一樣。

    對沈浪的印象,又好了幾分。

    淩霜月也知道,宋代是仿古玉製作的第一個高峰,目前已知的宋代老提油玉具有比較明顯的特點。

    其玉料往往是質地上乘的和田玉,其造型、紋飾則多仿戰國和漢代的器物,做工也基本細致精湛,磨得非常圓潤。

    特別是其通體或局部呈現的或深或淺的沁色、皮殼,看起來很自然、很老舊,與古玉相差無幾。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收藏者都容易將其看成是古玉真品。

    而弟弟身上所佩戴的這塊玉佩,是貨真價實的唐朝古玉,這點毋庸置疑。

    是一塊非常不錯的籽料,但是沒有顏色,所以采取提油的手段給古玉佩做上皮色。

    很遺憾,淩家找的工匠,技術一般,做出的效果也不好。

    這時,沈浪與淩霜月交談起來。

    “宋金元時期的老提油玉,目前所見並不算多,今天更為常見的,是明代的老提油玉,而且從實物來看,明代的提油技藝應用更加普遍,技法也更加成熟了。特別是到了明代中晚期,社會經濟發達,附庸風雅、搜羅古物之風日甚,當時的收藏鑒賞家,更是非常重視古玉的色澤,這就使得提油工藝得到了普遍發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