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當王爺

462 天兵(2/5)

    為了以防萬一,在信鴿之外,楊淩又派出了一隊信使。其實他本不必如此,這些信鴿都是精心挑選的異種,不畏雨雪沙塵天氣,善於高飛和夜間飛行,三隻信鴿齊出,必有一隻能夠把信送到許泰手中。

    因為大多數猛禽不在夜間出沒,即使有,比如貓頭鷹,也是低飛的猛禽,很難捕到展翅高飛的信鴿。信鴿從唐宋時期就已用於軍中傳訊,至明代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甚至一些豪門大族也養有信鴿用來傳訊。

    正統年間,淮陰曾有一戶人家抓住一隻鴿子,正想殺掉時發現鴿足上有一封油紙封裹的信,打開一看,這信是從京師三天前寄出的,兩地空距七百多公裏,可見這信鴿的速度。關外地廣人稀,不比關內驛站完善,從奴兒幹都司到北京數千裏的距離,有時有極重要的軍情,所以軍鴿應用較多。

    遣走了信使,楊淩陷入沉思當中。他對自已這支軍隊的戰鬥力是很信得過的,當然,這種戰鬥力是攻防之間的戰力,大草原上的長途奔襲、擾敵、迂回包圍等事情,還需要朵顏軍的密切配合才行。

    畢竟,軍隊的戰鬥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來的。騎兵的戰鬥力尤其如此。全民皆兵的韃靼人先天就占有馬上的優勢,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楊淩這支由兩萬邊軍和一萬民團丁勇組成的軍人,大量使用了火器。

    這些火器包括物美價廉的群毆必殺器手雷,和多管火銃,而且多管火銃采用了燧發槍的設計原理,燧發加多管,對方的騎兵衝過來時,將會發現自已是陷入了一場惡夢。

    這樣一來不但火力犀利,最重要的是易於訓煉,使彭小恙的民團軍迅速具體了強大戰力。大集團軍作戰,他們連射擊準確度都不必考慮,隻要武器準備及時,簡直幾個月的密度訓煉,就能練出一支強悍的殺人機器。

    然而,他們所用的火器並不是全部由關內運來的。其中一部分是楊淩家的兵工廠自已造的。成綺韻在鬆花江船廠附近,建了一個秘密的火器研製基地,除了從關內進口一部分鋼鐵,在鐵嶺衛附近還建造了一個屬於個人的小型練鋼廠給他們提供優質鋼鐵。至於火藥,則是按照楊淩優化後的火藥配方自已製造。

    成綺韻利用朝廷放鬆工匠管製,可以以銀代役的機會,還重金從朝廷軍器局挖來了幾個火器專家,其中包括當年曾與楊淩議論過火器攻防的南京軍器局大使陸澤楷和程秉希。

    這兩個火器迷正在研究陸用火炮,一個設計易於草原使用的火炮,另一個研究運載火炮在草原上快速移動並投入戰鬥的炮車。

    盡管成綺韻派人秘密向楊淩交付這批武器時已經交待明白,這一來火器數量雖然和關內運來備戰的火器數量不符,但是她已經利用楊淩在軍政特各個領域的影響力,指使很可靠的人對火器從出廠一直到運送、頒發各個環節的文件、公函進行了修改,絕無破綻。這次投入這批武器一則是為了保障楊淩所帶軍隊的火力,另一方麵也是檢驗自家武器的實戰能力,但是楊淩知道後卻很是惱怒和不安。

    私建兵甲作坊那也罷了,畢竟這樁生意他不去做,自有別的關外商賈充分利用關外皮貨充足而且便宜的條件,投資這一行業,那麽不如掌握在自已手中。但是自已建鋼廠、造火槍火炮,完全瞞著朝廷,這簡直是大逆不道,一旦傳出去那就是禍滅九族的大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