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當王爺

452 暗流湧動(1/5)

    西伯利亞如果到手,就可以基本由陸路踏足北美,既而很順暢地到達南美。後世的世界格局將因而大變,至少不會再出現一個強大的俄國和美國,而中華帝國將橫跨亞歐美三大州。

    當然,楊淩並沒有忘記南方,滿剌加到手、夷州駐商,將促使他們的商船不斷擴大遠洋區域,澳州的發現為時不遠。這樣一個遠大的目標,在楊淩穩定了國內、正在大力發展工商之後,並不難實現。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隻有一個了,那就是人口。大明的人口相對於這麽龐大的未來江山將會顯的太少太少。楊淩準備回到關內後就向皇帝陛下建議大量鼓勵人口繁殖,現在的糧食生產和開海通商,經濟大幅度發展為此提供了充足的經濟基礎。

    同時,現在人口的夭折率實在是太高了,必須的組織一批名醫,研究出一整套的嬰兒從妊娠、生產、哺乳直到成長的一整套醫療衛生措施,減少嬰兒的高死亡率。

    原打算解決了草原問題,就做一個閑散王侯,和嬌妻美妾們遊山玩水、飴樂一生的威國公楊淩心中有了一個更遠大的目標,重新變的鬥誌昂揚起來。

    曾經隻想著離開窮困的楊家坪,在自已短暫的生命期間,給愛妻謀一份產業,讓她以後衣食無憂的楊淩,當他和幼娘手拉著手兒走出窮山溝時,絕不會想過能夠踏上朝堂,謀個一官半職,更不會設想這樣的宏圖。

    人的目光和抱負是隨著實力、地位的上升不斷修正改變的,現在,當他的地位無以倫比,當國內生機勃勃,從世界頭號大國、強國,進行更突飛猛進發展的時候,他的目光也看到了更遙遠的未來。

    對他來說是如此,對大明朝廷,對朝廷百官來說何嚐不是如此?工商的發展、四海的交流,勢必開拓他們的眼界,讓這個龐大的國家不再安於現狀,將使他們明白中國並非世界唯一的、完美的樂土,四夷也絕不是一些毫無求取價值的窮荒僻壤和落後如野人的蠻夷。

    追求和利益發展的動力,一旦促成這個強大國家的主動發展、開拓,試問當今天下,還有什麽是他們不能征服的?

    然而要做到這一切,第一步就是平定北方,把伯顏和火篩這幾顆釘子拔掉,並且把這片草原穩定下來。要做到這一步,朵顏三衛做為蒙古族人的一員、做為關外最強大的一支軍事力量,必須得到整合、號令統一並且掌握在朝廷手中。

    多少強大的力量就是在內訌中出於滅亡?小到朵顏三衛,大到大明帝國,給了它一個強盛的機會,如果不給它向外開拓的遠大目標,那麽力量的強大最後就隻能用在內耗上。

    從成綺韻那裏,楊淩了解到北方進一步的情況,現在西伯利亞的那些韃靼小汗國,就正在不斷的內訌。而起因卻是羅斯帝國的王後指使人不斷的挑撥。以致於這些任何一個汗國都遠遠強勝於羅斯的小汗國,現在陷入不斷的內戰中。

    估計再有十年功夫,這些小汗國就能在內訌中變的不堪一擊。楊淩並不了解羅斯帝國東征,滅掉這些汗國的曆史情形,不過從這些情報看,恐怕小小的羅斯能成為大俄羅斯,占據龐大的西柏利亞,這正是一個主要原因。

    然而,這位出身整個歐洲皇族血統最高貴的美麗王後、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的公主索菲婭,怕是要為他人做嫁衣了。東方大帝國的主要掌權者已經不在把這裏看成一片不屑一顧的不毛之地,楊淩已經對這裏虎視耽耽了。

    這位美麗高雅的王後陛下,或許正在她沾沾自喜於得計的時候,會看到一位叫做楊淩的英俊東方人,蟒袍玉帶地出現在她的宮庭宴會上,並且盛情邀請這位美麗高雅的王後陛下共舞一典,至於是請她扭大秧歌還是華爾滋,那就全看這位東方貴族的心情了。

    現在,楊淩向朵顏三衛出發了。

    公開的消息是,大明威國公的儀仗正在向滾河前進,他將去那裏會見奴兒幹都司的首領們,為了接待這位尊貴的國公,奴兒幹都司的首腦不能參加銀琦女王的那達慕大會,於是最近的兀者衛練指揮使便順理成章地接到了‘奴兒幹都司’的令諭,要他前往參加朵顏三衛舉辦的那達慕大會,並且祝福銀琦女王的訂婚,因為她的夫婿,將在這次盛會中產生。

    練雲舒帶了三千精兵,他們的實際目的,卻是為楊淩呼應,以明為暗,實則是保證他的安全。而楊淩自已,則扮作一個大客商,這樣的大會,本身就是經商做生意的好機會。

    現在關外的草原部落,沒有不知道兩個實力最強大的行商大賈。他們一個是正在向西域和瓦剌發展的韓林,他的根基在大同。另一個就是成綺韻,她的根基在遼陽衛,經商範圍遍及女真三部、朵顏三部、伯顏的韃靼部落,甚至朝鮮和日本。

    當然,這些關外部落並不了解他們的真實身份和姓名,但是每個人對他們這種商人都很友好,並且主動擔負保護他們安全的責任,這使成綺韻很篤定楊淩的安全。

    因為隻要在關外住上一段時間,每個漢人都會知道蒙古人對漢人的紡織品、糧食、工具、鐵器和家庭用具是多麽的渴求。當冬春之交糧食斷絕的時候,甚至有牧民用整張的獸皮、甚至解下身上的皮衣,隻求能換上一點糧食,解一日之饑。

    對於他們急缺的鐵鍋,甚至有人以馬易鍋,然而仍不可得。因為朝廷擔心他們得鐵後會用來冶煉兵器,所以對這些東西的輸出十分謹慎。而實際上他們根本不懂炒煉,鐵鍋破了,就想盡辦法去補,如果破損鏽爛了,就隻好棄之荒野,以至普通窮困的牧民,甚至幾家合用一口鍋來煮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