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下幸之助全傳

第二十六章 個人魅力:商海逐浪享譽全球(1/5)

    在日本企業界,鬆下幸之助的名字是具有永久魅力的,這與他傑出的財富業績和先進的管理理念相關。因此他無愧於“經營之神”、“管理之神”的稱譽。

    ——美國《時代》周刊

    在日本的企業家中,鬆下幸之助無疑建立起了一座豐碑。他不但創立了一個神話般的企業,而且提出了一套具有普遍意義的經營管理哲學。從少年輟學轉當學徒工開始,他一步步摸爬滾打,在商海中走出了自己的一條獨特道路。鬆下幸之助的管理思想,同他的成長經曆密不可分。如果沒有實踐中的錘煉,就不可能產生鬆下幸之助的經營之道。商海中獲得成功的企業家雖然不計其數,但能夠提煉出經營之道的企業家卻寥寥無幾,能夠成為眾口一詞推崇膜拜的“神聖”級別人物,則隻有鬆下幸之助一人當之無愧。在當代日本實業界,有“經營四聖”的說法。所謂“經營四聖”,是指索尼的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京瓷的創始人稻盛和夫和鬆下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在這“四聖”之中,鬆下幸之助獨占鼇頭,被譽為“經營之神”。

    1918年,鬆下幸之助以100日元、3名員工起家,創建了鬆下電器製造所。之後,經曆80多年的發展,鬆下電器成為了世界500強巨型企業之一。鬆下幸之助不僅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管理大師、經營之神,更是一個人生智慧的大師。在成功學領域,鬆下幸之助是與戴爾·卡耐基、拿破侖·希爾齊名的世界三大成功學導師之一。他的名字,已經不僅僅是個稱呼,而是一種精神的象征。他一生共出版了60多種著作,累計達數百萬字。他的著作被譯成英、法、德、中等二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在世界廣泛流傳。

    如今,鬆下的管理哲學與經營智慧,已經在商界普遍開花結果。而鬆下幸之助的人格風範與人生哲學,也早已成為世人學習的典範。

    年輕時,鬆下幸之助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年僅9歲就被送到一家火盆店當學徒工,火盆店倒閉後又去五代腳踏車商店當學徒工,幾經輾轉到大阪電燈公司工作。以其背景和最初經曆,如果按部就班,鬆下幸之助至多在一個中等公司中謀求一個穩定的生計。

    但是,由於當時大阪電燈公司經理不願采納他提出的生產新型電燈插座的建議,鬆下幸之助毅然辭職,決定自己生產這種產品。1918年,100日元起家的鬆下電器公司成立了。

    從一開始,鬆下幸之助就非常重視公司和員工的關係,他在公司內部公開經營數據,實施透明化經營,即使現在,這都是個非常大膽的做法。

    20世紀30年代中期,鬆下幸之助在公司內提出7個指導性精神:品質,公正,團隊合作,努力工作,謙遜,社會意識,感恩心情。這是屬於鬆下幸之助的領導藝術:從日常領悟出發,堅持不懈與員工溝通,由此強化公司凝聚力,並使其在每個工作環節中得以落實。這一點,是當年鬆下公司或者說日本企業集體振興的原因之一。

    順著這條思路,30歲時,鬆下幸之助創造了50年後世界上的許多大公司仍在沿用的經營理念:首先創造優秀員工,然後是製造電器的公司。在西方,這被稱為“以人為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鬆下幸之助有感於當時日本社會的局麵,進一步發展出注重顧客、交貨速度、產品質量、協作精神,以及向員工放權的公司文化。同時,在公司內推行“堤壩式經營”的觀念,在部門之間建立調節機製,保證穩定發展。鬆下公司迅速擺脫戰爭陰影,20世紀50年代末期,已成為受世界矚目的消費類電子產品生產商之一。

    40歲之後,鬆下幸之助逐漸成為一個商界領袖,他的領導思想促進了日本現代商業精神的形成。

    晚年的鬆下幸之助超越了原有的企業家身份,對公司與社會關係的思考日益深入。56歲,他提出“厚利多銷”之道:透過合理化經營,得到合理公平的利益,再把利益公平分配。他堅信,這才是社會和公司共同繁榮的基礎。這個理論提出10年後,經過深思熟慮的鬆下提出辭去公司董事長的職位,守望公司的成長。

    晚年的鬆下幸之助搜索更多的是人應該有的生活態度,他以自己大半生的人生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

    (1) 人應該具備服務社會和貢獻社會的精神,也就是要創造好的東西,創造有價值的東西,並以社會繁榮和發展作為個人生存的莊嚴使命。如果隻是為了飯碗和個人的榮辱而工作,這種思想極其狹隘。生活和工作的目的解決後,還有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為了同一個目的抱有合作的態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