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諸國大逃殺

第1473章 鄭國與宋國的摩擦(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東野西伯對著天子好奇的詢問道,

    “王上,鄭國國君姬悟生這些日子一直在與宋國發生摩擦,是王上的意思嗎?”

    周建國點了點頭,隨後表示道,

    “是寡人的意思。”

    宋國也算是一個中等偏上的諸侯國,這些年在天下形勢的改變中也是走向了天子化的變革。

    因為宋國都是殷商人的後代,所以他們在這天下變革的浪潮中,變革的也是相當徹底。

    宋國在春秋時期也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因為宋國是殷商人的後代。

    所以宋國上下也是比較團結的,而且一直對以周天子為首的周人聯盟比較忌憚的。

    之前的宋國是執行周禮執行的最到位,最嚴格的。

    正常曆史線上,春秋時期最著名的就是宋襄公了。

    因為宋國在與楚國大戰的時候,宋國已經列陣好了,但是楚國大軍還在渡河。

    宋國的大臣就建議宋襄公趁楚軍渡過一半的時候,襲擊楚國大軍,楚國必然大敗。

    但是被宋襄公給拒絕了,宋襄公不想趁人之危,覺得此舉有違周禮,不是明君所為。

    所以等到楚國大軍完全渡過河,列好陣以後,兩軍才交戰。

    導致宋軍大敗,宋襄公還身負重傷,很快就去世了。

    宋襄公的這個行為被我們後世嘲笑了幾千年。

    其實站在後人的角度嘲笑宋襄公的行為是非常合理的,宋襄公為了保持仁義,葬送了無數將士的生命。

    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宋襄公為什麽非要扛著‘仁義’的大旗?嚴格遵守周禮?這個時候天子已經東遷了,周王室已經衰落了呀。

    宋襄公身為一國之君,真的就這麽蠢嗎?為了遵守周禮,展現仁義連戰爭的勝負都不在乎?

    其實根本不是這麽一回事。

    宋國本就是殷商人的後裔,他們被周人聯盟的諸侯國環伺著。

    雖然在正常的曆史線上,天子東遷,周王室衰落了,但是晉國跳出來扛住了匡扶天下的大旗。

    此時天下的諸侯國還是在表麵上維持那套周禮。

    周禮,本就是一套規則。

    而宋國的殷商後裔,他們為了生存下去,自然是比周人聯盟裏麵任何一個諸侯國還要遵守周禮。

    不然宋國就有可能被周人聯盟群起而攻之。

    所以宋襄公哪怕麵對可能被楚國擊敗的風險,也不敢打破周禮,在楚國大軍渡河的時候襲擊楚國。

    因為為了維護周禮,輸了一場戰役,宋國是亡不了國的,其他周人聯盟肯定會跳出來遏製楚國。

    但是如果宋國帶頭打破周禮,不講武德,違背仁義,那麽宋國就很難在周人聯盟裏麵混下去了。

    所以宋襄公有宋襄公的難處,隻是後人並沒有站在宋國人的角度,當時的天下形勢去思考這個問題。

    隻是單純的通過戰場的得失來評判宋襄公,這個對宋襄公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

    宋襄公表麵上是在遵守周禮,維護仁義,實際上是為了讓他們殷商人的後代在周人聯盟裏麵能夠長久的生存下去。

    此時的周禮就跟後世西方的意識形態是一樣的。

    西方人可以搞雙重標準,但是非西方的國家一旦搞雙重標準就會被西方國家集體打壓。

    這就是宋國在春秋曆史上麵臨的尷尬境地,說白了就是因為宋國是殷商人的諸侯國,他們在周人聯盟裏麵必須小心謹慎,如履薄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