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諸國大逃殺

第1266章 故事般的曆史(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南宮竹與南宮信一與天子談了半日,還一起用了膳。

    也算是從天子這裏解開了好多疑惑。

    隨後周建國就召來了吉潞爭為首的新月部族護衛,讓他們進入子伯學宮開始學習。

    吉潞爭他們也知道天子的用意,畢竟在中原貴族眼裏,他們跟文盲差不多。

    所以由周建國做主,讓吉潞爭等人直接拜了南宮信一為親傳弟子。

    吉潞爭他們有了這層關係,日後他們哪怕從事教育,還是做官都相當於是有師門的。

    而且是鼎鼎大名的南宮信一的親傳弟子。

    這樣也可以讓吉潞爭他們很好的融入中原貴族的組成的官僚體係。

    等吉潞爭他們日後返回草原有了學生,也都明白他們的師門是出自哪裏,這也算是文化上的一種融合了。

    吉潞爭他們拜完南宮信一以後,也就跟隨南宮信一返回了子伯學宮。

    周建國則又與趙憶君有了一點二人空間。

    趙憶君則有些意外的對著天子詢問道,

    “王上何時有在草原上舉辦婚禮的想法的。”

    周建國嗬嗬一笑,思索著說道,

    “就是這幾日。既然我們的婚禮要特別一點,那就不單單是在這一刻特別。而是在整個曆史上都要非常特別。”

    趙憶君詫異的詢問道,

    “王上要將我們的婚禮寫進史書嗎?”

    周建國一臉認真的回道,

    “當然,何止是史書?寡人還要將我們的故事編成民間故事,在草原,在天下傳頌。”

    因為周建國是要將這件事做成民族融合的標誌性事件的,標誌性事件是需要不停的反複定義的。

    當這個事件成為兩個民族的共同記憶,那就會促進兩個民族的融合。

    國家是什麽?國家就是全體國民想象的共同體。

    民族的集體記憶組成了民族性格與基因,這也是民族認同的原因。

    周建國以大單於的身份在草原上舉行婚禮,必然會成為一個標誌性事件。

    史書記載隻是一方麵,因為底層民眾不可能都去學習史書。

    但是讓文人將這個編成一段戲曲,編成傳唱度較高的民間故事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就像不懂曆史的人,都知道桃園三結義,都知道劉關張的事跡一樣。

    這就是民間戲曲,民間故事巨大魅力。

    凝聚底層民眾性格的就是民間藝術。

    “還要編成故事,在民間傳頌?這...”趙憶君此時已經驚得瞪大了眼睛。

    畢竟趙憶君沒有周建國想那麽遠,自己找人編故事傳頌自己的私事,這也太離譜了吧。

    “為何這個神情啊?”周建國笑著問道。

    趙憶君皺著眉頭嘀咕道,

    “這個不太好吧?編故事傳頌我們的事?這...這是私事吧?”

    周建國嗬嗬直笑,隨後用非常堅定的口吻說道,

    “天子哪有私事?我們的相識適合編成故事。”

    因為後人一直傳頌商王武丁與婦好的愛情,還有他們創建的功業。

    周建國自然可是要一統天下的,傳頌他與趙憶君的事,反而更利於周建國在民間的形象。

    趙憶君見天子這麽堅定,便也不好再質疑,隨即詢問道,

    “可是這個故事誰編呢?”

    周建國想了想說道,

    “我來編。”

    “王上會編?”趙憶君再次瞪大了眼睛。

    周建國則一臉得意的說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