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諸國大逃殺

第391章 齊國慶氏的第二步(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周國,王宮,天子書房。

    齊國使臣慶沐不單單送來了進貢的糧食與一些奇珍異寶。

    竟然還向天子提出,每年向天子提供三十萬枚的齊國刀幣。

    這讓周建國完全沒有想到,因為這個完全不在他的預料之內。

    周建國驚訝反問,得到了慶沐肯定的回答,

    “是三十萬枚齊國刀幣。而且是每年。”

    周建國不由自主的與趙憶君對視了一眼,彼此的眼神裏都是充滿震驚。

    周建國壓抑著興奮,喝了一口自己桌案上的茶,隨即輕聲問道,

    “你說慶氏家族的條件?是什麽條件能讓你們家主每年可以給寡人提供三十萬枚的齊國刀幣?”

    這個時代其實已經有了五銖錢,但是五銖錢用銅量比齊國刀幣少,而且工藝更簡單。

    所以一個齊國刀幣的價值抵得上三到五個五銖錢。

    這個時代各諸侯國,甚至大諸侯國內的士大夫都有權力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發行貨幣。

    所以導致這個時代的貨幣非常混亂,以物易物也是非常常見的場景。

    齊國刀幣算是比較權威的了,因為工藝負責,含銅量高基本能通行整個天下。

    所以齊國刀幣可以兌換不同國家的五銖錢的數量就不一樣了。

    總而言之,齊國刀幣算是靠實力成為了金,銀之下的硬通貨。

    而且這個時代的青銅還是稀缺,所以每一枚刀幣的購買力都非常驚人。

    春秋這個時代雖然已經開始有了金銀作為貨幣,但是畢竟華夏地帶不盛產金銀。

    導致金銀在民間的流通幾乎沒有,金銀基本算是貴族之間流通的貨幣。

    民間基本都是各種鑄錢,所有鑄錢裏齊國刀幣是最值錢的。

    慶沐見天子已經動心隨即微微一笑道,

    “我家主慶克說,等周國商業興起以後,周國境內的貨幣除了金銀之外,必須用我們齊國刀幣作為流通貨幣。”

    聽到這裏周建國突然恍然大悟,心想這個慶氏慶克穿越前真不愧是大商人家族的。

    原來是計中計,套中套啊。

    周建國突然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思緒開始飛快的運轉起來。

    這個慶氏的慶克,原來想要爭奪的不是領土,而是鑄幣權啊。

    春秋這個時代的人並沒有意識到鑄幣權真正的重要性。

    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紀人類表麵上是在爭奪領土,實際上都是在爭奪鑄幣權。

    二十一世紀的名言就是,誰掌握的鑄幣權,誰就掌控了世界。

    華夏曆史上在不知不覺中把鑄幣權發揮到極致的就是宋朝了。

    宋朝因為就是武將篡位得來的天下,所以這個王朝從頭到尾都忌憚武將。

    以致一直就是文強武弱,但是宋朝還是存國了三百多年。

    在華夏曆史真正立國超過三百多年的幾乎數不出來。

    宋朝是如何在四麵環敵的環境下保持存國最久的?

    那就是一直被後人詬病的‘歲幣’。

    宋朝先後每年向遼,金上交了幾十萬匹布與幾十萬兩銀子還有上百萬的貫錢。

    ‘歲幣’看上去屈辱,但是每年宋朝軍事開銷那可是節省了一大筆。

    如果每年屯兵幾十萬在邊界,那每年消耗的錢財何止是幾十萬兩銀子?

    再加上,遼,金基本都是遊牧民族政權,不重視工業農業生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