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諸國大逃殺

第37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1/2)

    周國,郊外。

    此時周國王都的民眾,還沉浸在天子感人肺腑的演講的情緒之中。

    周建國的這番不同尋常的自我檢討,與慷慨激昂的誓言。

    不單單感染了王都的民眾,也讓圍觀的各國商人與貴族歎為觀止。

    其實周建國的這番演講,首先是為了講給王都的民眾聽。

    因為自己自爆黑曆史,就是為了再次拔高自己的人氣。

    如此不走尋常路的天子,自然會讓他們倍感振奮。

    周建國此舉的另外一個目的,自然是為了演講給各國的大商賈們聽的。

    雖然周建國的對話方式是自我批評,對話的對象又是周國民眾。

    但這都是周建國的表象。

    也說不上是表象,隻能說是目的之一。

    但是更深層次的目的還是說給這些大商賈們聽的。

    周建國為何要這麽大費周章,又是築高台又是感天動地的演講?

    自然是為了向各諸侯國的大商賈們表現出自己的一個狀態。

    那就是自己要做一代明君與一代聖君的決心。

    因為周建國非常清楚,自己王詔的效力非常低,隻能在自己控製的疆域內。

    所以自己之前與南宮信一發出王詔,以高於市場價幾倍的價格收購糧食。

    兩個月過去了,竟然沒有一個糧食商運糧過來,這讓自己非常意外。

    現在自己取得了不少諸侯國的支持,各國的大商賈們也隻是派了些人過來打頭陣。

    打頭陣自然是為了看看周王畿的氣象。

    周建國後來經過一番思索得知結論,商人雖然逐利。

    但是他們首先要的是安全的營商環境,因為周國這些年來一直不穩定。

    而且天子不但與申國樹敵,還在與鄭國角力。

    古人雲,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所以他們自然是不敢營商,不敢踏入周國。

    這也讓周建國反思出,利潤再高如果風險過大還是不會有人敢涉足的。

    這些原因的匯總,就成了周建國今日要在王都外唱這出戲的重要原因之一。

    各諸侯國的大商賈派來打頭陣的人,必然都不是泛泛之輩。

    所以他們從商看商機的能力一定非常強。

    商機能力與國運是息息相關的,而這個時代各諸侯國的國運又直接與明君掛鉤。

    這樣一來自己在民眾麵前真情流露,自然而然的展現出自己的雄心壯誌。

    一定能感染到這些大商賈們。

    這個時代的資本自由度是有些像二十世紀或者二十一世紀的。

    因為很多諸侯國甚至周天子發動一場戰爭的時候,甚至還要向一些大商賈貸款。

    春秋曆史上各諸侯國向大商賈貸款發動戰爭的事情記載不少。

    喜歡曆史的,都喜歡看著史書上記載的金戈鐵馬與兩軍對陣的恢弘場麵。

    或者喜歡熱血男兒,馬革裹屍的豪情。

    其實這些大多數都隻是文學作品的渲染。

    真正的戰爭不說它的殘酷性,其實戰爭的背後都是枯燥的燒錢大戰。

    小規模的戰爭鬥的是勇,閃電戰較量的自然是謀術,大規模的全麵戰爭比的就是後勤了。

    比後勤自然比的就是錢糧的儲備與人員的動員能力。

    往往這樣的大戰,誰先耗不住,誰就會被擊潰。

    秦始皇統一六國,真正的最後一戰就是滅楚。

    王翦引六十萬大軍來勢洶洶的壓到楚國,楚國立刻舉全國之兵迎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