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諸國大逃殺

第146章 騎兵再添戰力(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王師出發之前,周建國對騎兵團再次作了調整。

    繳獲的戰車三百餘輛,馬匹八九百匹。

    馬匹數量雖然再次激增,但是周建國並不打算擴建騎兵團編製。

    首先曾國的馬匹質量普遍不高,僅僅一日的激戰行軍,很多馬匹就已經疲憊不堪。

    造成很多馬失前蹄的事故,這次騎兵的受傷並不是申國士兵造成的,都是馬匹疲憊造成的。

    所以周建國把原先馬匹又剔除了一些。

    又把繳獲的馬匹命人嚴格篩選了一遍。

    挑選出的馬匹與原先的騎兵馬匹一共湊出了,八百餘匹優良馬。

    周建國有成立了專門護理騎兵的後勤部門,

    跟原先飼養照顧戰車的馬區別開來。

    周建國之所以要湊出八百餘匹戰馬,就是要保證騎兵們是一人兩馬的配置。

    馬其實是一個很容易疲勞的動物,如果急行軍,一人兩馬可以分擔每匹馬的負重壓力。

    如果隻是戰場騎兵對壘,一人一馬足矣。

    畢竟戰場激戰,一人多馬是足夠的。

    但是如果想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性,最低的配置是一人兩馬。

    稍微好一點的情況是一人三馬,如果長途奔襲最好是一人四馬。

    其實很多人都低估了人的耐力。

    人類誤以為自己能站在食物鏈頂端僅僅是因為人類有聰明的大腦。

    其實人類還有一項逆天的本領,那就是耐力。

    人在一天之內的耐力與爆發力是無法與很多野生動物相比的。

    但是超過一天以上的耐力,人類是把所有的動物都遠遠的甩在身後。

    這項成果也是後世科學家們發現的。

    人類的耐力注定人類可以探索的世界遠遠大於其他動物。

    所以人類的耐力更高維度來看,是遠超馬匹的。

    一人多馬也是很符合實際戰爭需求的。

    對於騎兵裏麵一人多馬的戰史裏,後世蒙古騎兵能橫掃世界。

    就是因為蒙古騎兵的馬,不單耐力強而且數量驚人。

    據記載蒙古騎兵們都是一人四馬以上,機動能力在那個時代吊打所有國家。

    但是馬又是戰場消耗最大的戰略物資。

    兩軍對壘的時候,馬是最容易被射殺的。

    所以後世一個國家的國力,最重要的體現就是騎兵的數量,戰馬的數量。

    漢武帝能掃蕩匈奴靠的也是騎兵,當時漢武帝幾乎動員了全國老百姓養馬。

    所以周建國深知騎兵未來的戰略地位。

    當周建國提出給騎兵配備一人兩馬的時候。

    很多人雖然不理解,但是都在堅決執行。

    周建國的三次用兵,第一次曾都外疑兵解圍,第二次騎兵突襲生擒申國世子,第三次出其不意攻占申國大營。

    這三次用兵已經徹底折服了王師羽林軍上下的所有士兵將領。

    周建國也看出了很多將領的不理解,他們認為馬匹這麽稀缺。

    一人兩馬太過浪費。

    周建國用了一句名言給他們做了思想工作,

    那就是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在執行中理解。

    騎兵們這次是立了頭等大功的,一個個都昂首挺胸的在軍營裏晃來晃去。

    當得知大王給他們一人配置兩匹軍馬的時候,他們簡直樂開了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