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詭秘

第44章:好大一口黑鍋(1/3)

    這事被傳開之後,名頭一下就響了起來,從那之後,就沒人叫他本名了,一律稱其為劉趕山,後來和三爺徐關山、王敬山、金陵蕭家的蕭朝海,一起稱為三山一海。

    故事一聽完,我頓時大為讚歎,這三十六門之中,當真是能人輩出,我之前一直以為三爺就是最厲害的人物了,今天才知道,除了三爺,世間竟然還有這等本事之人。

    當然,這裏麵肯定有以訛傳訛的成份,我相信劉趕山一定是製住了那害人的蛤蟆,但要說他將一座山峰趕的往前移動了三十步,我還是不會相信的,我上過地理課,知道山峰都是千萬年的地殼變動而形成的,一人之力再怎麽厲害,也不可能將山峰移動,無非是鼓吹之人,誇大其詞罷了!

    但這並不影響我對這個劉趕山的興趣,同樣感興趣的,還有王敬山!

    雖然我們村距離劉家莊和陳王屯都不遠,但我未出生之時,王敬山、劉趕山兩人已經離開了村子,我從來就沒見過他們,加上我們村上的人都刻意隱瞞,我也不從來沒聽說他們倆,所以立即就追問了一句道:“三爺,這兩人既然那時候都這麽厲害,後來為什麽一個被你逐出了三十六門,一個去了劉家莊呢?”

    三爺身形猛的一頓,轉頭看了一眼,臉上忽然浮現出無比鄭重的表情來,說道:“這事就算你不問,我也打算要和你說一下,如果將來三爺出了什麽差池,你得負責為三爺洗脫冤屈。”

    說到這裏,又起步而走,但這次卻就是平常步伐,許久也不聞出聲,想來是在盤算該如何開口。

    過了足足十來分鍾,三爺才緩緩出聲,將事情前後,詳細的說與我聽。

    這事還得從三十六的嫡係和旁支上說起,三十六門之人,在清朝時期,曾因為鋒芒太露,遭遇過一次大難,差一點就讓三十六門土崩瓦解,最後不得不躲進雲南的十萬大山深處避禍。

    當時的三十六門領袖為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生,就聚在一起,商議出了一個對策,那就是三十六門每一門之中,每一代人,隻留下一個最優秀的子女,稱為嫡係,其餘的成年之後,全部出山,列為旁支。

    這些出山的人,並不是全都來這裏,隻有一小部分人到了我們村,另外一部分則分散在各地,這樣既能鎮守這口老井,外麵也有了耳目,而且三十六門不至於絕跡與世間,即使外麵的人出了事,三十六門還有個根據地,也不至於滅絕。

    但為了以策安全,出山的這些三十六門後人,如果沒有什麽特殊理由,不許再回雲南,實際上就是被流放了。

    像三爺當年之所以能回去,是因為花百草老爺子膝下無子,唯有一女,挑中了三爺做女婿,三爺本身就是三十六門的後人,才能在雲南一呆十年,而且花錯得姓花,繼承的是花家香門一脈。

    也就是說,我們村上的三十六門中之人,實際上都是旁支,包括我爹和三爺在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