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盡滄桑的人生才是真人生

我們都是廚師,拿無聊的生活做菜

我們都是廚師,拿無聊的生活做菜 一個人,一生當中有1/3的時間,是在睡夢中度過的。 剩下2/3的時間,會被學習、工作和休閑娛樂所填滿。 在這忙碌著的2/3的時間裏,又有多長時間,會讓人覺得無聊呢? 我想,每個人的答案,肯定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人覺得無聊的心理標準不一樣,就像是做同一件事情,有些人覺得是無聊,浪費時間,但,另一些人卻樂在其中,享受著每時每刻。 無聊,是一種很特別的情感狀態,它不像是快樂或悲傷之類,有著緣由。無聊,它是毫無緣由的。一個人覺得快樂或者難過,肯定是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讓人產生這樣的感覺,但無聊卻不是如此,它是無中生有的,任何一件事情,包括學習、工作,甚至娛樂,乃至生活本身,都會讓人覺得無聊。 一直覺得,無聊,不像是喜怒哀樂那樣,是一個人生來就具備的,它是在後來的成長和生活裏慢慢出現的。 小的時候,我們是快樂的,隻有偶爾被父母責備時,才會覺得有點難過,但這一點難過很快就會被快樂所覆蓋。那時候,每天醒來,想著的都是今天要和小夥伴一起去哪裏玩耍呢?玩些什麽?究竟是摸魚捉蝦,玩玩具,過家家,跳房子,還是看電視呢?甚至就連玩泥巴,都能被我們玩出各種花樣來,那時完全不在意身上弄得髒兮兮的,回家會挨批。童年的生活,被各式各樣簡單快樂的事物占據著。 長大一些之後,我們“被迫”去學校讀書,跟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告別,我想那時肯定有很多人是不願意的。我媽說,剛送我去學校上學那會兒,我揪著她的衣服不放手,幾乎哭成了一個小淚人,不願意待在教室裏,後來她沒辦法隻能在教室裏陪我上課,趁我不注意時偷偷溜掉。其實這事兒,我完全不記得了,但我媽說得像煞有介事,我也就當它真的發生過好了。 雖然,那時學校的教育方針強調,要“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但好像最終的重心都落在了“智”上,因為這是“五美”裏唯一跟學習成績掛鉤的,事關學校的升學率,不可能不緊抓,至於其他的“德體美勞”,我反正是不記得學校有大力培養過。 做人的“德”行,大半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美”的觀念也是從生活裏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體”的話,我倒是記得,小學高年級開始,體育課就被語數老師輪流占用了,讓我怨念了很久。“勞”,少年時卻是幾乎沒有勞動過,父母一直覺得該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學習考試上,完全不讓我做家務,也不肯讓我去地裏給爺爺奶奶幫忙。天知道,在這樣的一種生長環境下,我們是怎麽樣恪守“勤勞是美德”的。 初高中時,感覺生活裏隻有書山題海,除此之外一無所有。那時所有的情緒都和學習有關,學習成績提升了,會覺得開心,學習成績下降了,甚至會難過到痛哭流涕。雖然在老師的灌輸下,想著隻要熬過這六年,就好了,就再也不用這麽苦了,但其實心裏麵不知道咒罵過多少次該死的人和事,不過現在想來覺得奇怪的是,那時一直沒有覺得讀書無聊。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