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盡滄桑的人生才是真人生

夏天就像每年都要趕一趟的遠路

夏天就像每年都要趕一趟的遠路 回憶裏,陪伴我度過漫長苦夏的寶物,除了蒲扇、西瓜,剩下的便是那些遍布鄉野,閃閃發亮的童年。 ——題記 最近這段時間,上海的氣溫一直高居39度,不肯降下來,就好似在炎熱夏日裏患上了熱感冒,體溫一度飆升到39度,遲遲不肯退去。 這是在上海的第四個夏季,印象當中的夏日上海,一直都並不算太熱,因為不論走到哪裏都會有空調,不管是在公司,家裏,地鐵上,還是在出租車上,冷氣幾乎都是一直開著的。何況,作為一個海濱城市,上海會有季風吹過,濕潤的季風往往會帶來充沛的雨水,澆熄夏日的炎熱。 但今年卻有些反常,大雨和高溫接踵而至,隨身帶著的傘不是用來遮雨,就是用來遮陽。即便到處都開著冷氣,卻依然無法驅散盛夏的炎熱,從地鐵站到公司的這段路,成了每天最難熬的路途,黑色的柏油路和亮白的水泥路在吸收了大量的陽光後,拚命向外散發著熱量,路上的行人像是直立行走的人形冰棍,在陽光的炙烤下不斷融化著,每走一步路都汗如雨下。… 我想,在這樣的炎炎夏日裏,每天最開心的時刻,應該是下班之後,在家開著空調,從冰箱裏捧出切好的西瓜,用勺子挖著吃,涼爽的感覺從口腔流淌到胃裏,然後蔓延到全身。 有時一邊吃著冰西瓜,一邊發著呆,就會不知不覺地跌進回憶裏…… 記憶裏,年少時度過的夏天,總覺得沒有現在這般炎熱,那時候還沒有那麽多空調,沒有那麽多汽車。那時候自然也沒那麽多專家,也沒有專家口中的厄爾尼諾現象。那時候的西瓜就是西瓜,沒有8424之類區分。 還有,直到現在我依然覺得,盡管那時的西瓜沒有現在的大,但要比現在的甜。 一 我出生在江蘇鹽城的一個小縣城,18歲之前,我一直都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鄉,不知道那時北京之類的大城市如何,記憶中,隻有家鄉這個很普通的小鎮。 小時候,我家的房子是紅磚砌成的兩層瓦房,房門是那種很多塊細長木板組成的“移動”門,每天早晚開關門的時候,要把木板一塊一塊地拆下來或嵌上去,弄起來非常不方便。至於鐵門、防盜門和卷簾門之類,是到我上小學五六年級時,才逐漸出現的事物。 那時,我家的屋子地勢要比門外的泥土路稍微低上一些,所以每逢夏日暴雨的時候,路麵上肆意橫流的雨水都會往家裏倒灌,一點點匯聚在門前的窪地裏,等到窪地裏的水蓄滿之後,便會開始往屋子裏蔓延。每逢這種時候,我都會提著一個小水桶,裏麵放著一把水舀,把門前窪地裏的水舀到水桶裏,然後爺爺會撐著傘,拎著裝滿水的水桶去馬路對麵的小河邊倒掉。 一開始,舀水這事兒都是我媽或者我奶奶在做,不過在我覺得很好玩之後,這項每逢夏日暴雨的“舀水行動”便成了我的工作。其實家裏人都知道,我不過是打著清理積水的幌子在玩水而已。那時候農村裏還是用水缸,自來水是後來才通的。為了不讓我折騰家裏水缸裏吃飯的水,他們對於我“玩”這種“汙水”的行為也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哪怕每次整完之後,我的衣服和褲子上都濺滿了泥點子。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