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筆記之河木集

第二百二十八章 實踐真諦,火融化冰(2/3)

    現在我們腳下冰川中的建築必然是修建在懸崖上的,這裏麵的黑影看上去如此的完整,輪廓象極了一個紫色的棺槨,就說明下麵沒有坍塌的跡象,不然那種架空的建築,一塌就完全不成樣子了。

    所以,除非冰川中的不是陪葬陵而是石頭,不然,這陪葬陵凍在冰裏就肯定不是雪崩,而是人為造成的。

    陳胖子的理由非常充分,我點頭同意他的說法,不過其他人並沒有聽出胖子這個假設的意義來,我的夥計問他道:“那又怎麽樣?”

    陳胖子擺手道:“如果不是雪崩,那修建陵墓是在九百多年以前,按照道理,九百年累積的雪壓冰絕對不可能這麽厚,所以這些冰肯定是人為的,我們腳下肯定是一片非常厚的人工冰牆,這冰牆又不可能直接壓在建築上,那肯定有一個弧度,形成一個天然冰穹,壓在斜坡上,保護著下麵的建築。類似於冰做的封土堆,冰沒有我們想象的厚,你看,這裏的冰透明度很好,也是一個證據。”

    陳胖子一說,眾人嘩然,一個個都對他刮目相看,同時就突然感覺腳下不穩當了很多。

    陳胖子還惦記著我剛才看輕他,又知道我是學建築的,就問我他說的說法可能不可能。

    我點了點頭,說理論上解釋的通的,而且有可行性。用冰來構架房屋,世界上很早就有了。三國的時候曹操一夜城就是冰加稻草造的,愛斯基摩人也早就用冰來搭建自己的房屋,最近在丹麥好象還有現代的冰建築出現,說明冰的硬度在建築學上是絕對沒問題的。

    不過曹操一夜城是在平原上,要在峭壁上搭建如此宏偉的冰穹,真的可以實現嗎。我又有點保留,畢竟是在一千多年前左右的時候,汪藏海就算能超越他們那個時代很多,也不應該牛叉到這種程度。

    胖子聽我同意他的看法,馬上就得意起來,甩了甩頭發,道:“瞧,胖爺我這就叫人才。”

    錢四問我道:“張家小爺,那能不能根據建築學,算出這冰穹的可能厚度?”

    我大學裏大部分學的都還給老師了。不過單位體積冰的重量我還知道。心裏默算,套用了幾個公式一算就出來一個數字,對他道:“如果象胖子說的,假設使用木頭的支撐結構,那我們腳底下冰層的厚度不會超過十米,不然自重太重,會自我坍塌,用什麽都撐不住。”

    “十米。”幾個人麵麵相覷,潘子道:“我操,那也夠嗆了。這兒的冰和其他的地方不一樣,硬多了,我們沒專業設備。剛才我和郎風用鏟子用力敲過冰錐,敲了幾下,手都麻了,隻敲出幾個白印,要打穿十米恐怕得花上點時間,一個星期可能都不夠。”

    重力冰和其他河床上的冰不同,河床冰的原料是河水,裏麵有雜質而且含有大量氣泡。河床的溫度也不會太低,但是重力冰是給千年雪一層一層壓成的,不僅雜質少,而且雪層底下的冰溫可能有零下50多度,在這個溫度和純度下,冰的硬度和密度是非常可怕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